消委會指涉非法網購寵物賣家 多要求私訊、完成交易後刪留言

消委會圖片
【獨媒報導】消委會早前以「放蛇」方式,發現九成網購寵物賣家涉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寵物業界今早在電台節目嘆被網購賣家「搶生意」,實體店生意「一路跌落嚟」,又指多數網購寵物賣家以非法途徑走私寵物,動物較高機率患有蛔蟲、腸炎等惡疾,消費者難以察覺。消委會署理總幹事何應富在同一節目表示,該些網購賣家多要求有意者私訊,避免留下文字紀錄,並在完成交易後刪走留言。
消委會今年1至4月進行調查,在多個社交平台「放蛇」,成功接觸13個網上寵物賣家,九成賣家疑涉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其中5個賣家承認寵物來自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7名賣家聲稱寵物由本地繁殖,惟未能提供由漁護署簽發、俗稱的「黃紙」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副本。
消委會署理總幹事何應富在《港台》節目指,相關賣家會以「做漏文件」、「狗隻年齡太細」或「漁護署未到繁殖場巡查」等藉口解釋沒有「黃紙」,但他強調按照法例,售賣一方必需提交相關資訊。
何應富表示,該些網購賣家會在社交平台上載寵物照片,再於留言欄向感興趣的市民要求私訊。為避免被調查,他們不會留下文字紀錄,多以錄音溝通,並在完成交易後刪走留言。他指網購寵物風險高,容易出現貨不對辦、文件不全的情況,籲消費者要小心。
漁護署:賣家以「尋家長」等藉口進行買賣
漁農自然護理署首席獸醫師楊莉在同一節目指,署方設有專責調查小組,調查違規寵物賣家。她強調所有寵物買賣均需在持有「動物售賣商牌照」的場所進行,若寵物來自外地,則需要出示入口證;若寵物來自本地繁殖場,則需要展示「黃紙」。不過若不涉及金錢交易,則不需出示以上文件,楊莉指有賣家利用漏洞,在網上帖文聲稱寵物「自家繁殖」、或幫牠們「尋家長」或「有賞領養」等,吸引買家進行私訊後再提出買賣。她提醒消費者所謂「有賞領養」,亦會視作買賣。
寵物業界稱被網購搶生意
香港寵物業商會副會長陳雅芝在同一節目指,實體寵物店「生意一路跌落嚟」,感覺市民網購寵物的比例已超逾實體店。她指網購賣家會上載大量寵物片段,促銷效果較傳統店好,市民亦感覺網購較實體店便宜。不過她指實際上網購價錢並非「平好多」,「可能平兩三成,亦都有啲情況可能係網購更貴。」
現時漁護署會每年審查持牌寵物店,確保符合對動物福祉的要求,陳雅芝指網購寵物多由內地走私進港,運送過程環境擠逼,容易出現貓瘟、狗瘟或患上腸炎及蛔蟲等情況,一般消費者購買時往往未能察覺。雖然不少網購賣家聲稱有「健康保障期」,但陳雅芝質疑消費者能否追討:「我諗好多人都試過喺網上買完嘢,你係咪真係可以最後揾到個賣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