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多個屋苑出現漏水騙案,騙徒假扮「鄰居」,訛稱受到漏水或噪音問題,向事主「協商」並打開話匣子後,繼而噓寒問暖,盗取個人訊息甚至哄騙打開惡意連結。私隱公署至今收到6宗查詢及投訴,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早表示騙徒用語不是港人慣用語,例如會稱管理處為「住所嗰個管理公司」,她又指暫未有屋苑通報資料外洩,相信是騙徒以漁翁撒網方式進行詐騙。另有沙田區議員表示,在馬鞍山數個屋苑收到20宗查詢,其他區亦有類似情況,相信為「全港性問題」。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自今年3月起接獲6宗相關查詢和投訴,騙徒主要假扮鄰居,以短訊向事主投訴單位漏水和噪音滋擾,然後要求交換WhatsApp等社交媒體聯絡方式,接着向事主「噓寒問暖」,以獲取信任:「例如話你今日食咗飯未呀?今日天氣涼咗喎,著多件衫呀咁樣。希望同呢個事主呢,發展一個親密嘅關係。」


鍾麗玲(資料圖片)

扮鄰居、扮業主 千方百計引誘撳連結

鍾麗玲又指騙徒藉口千奇百怪:「譬如話凌晨時分發出一啲波子聲,其實我哋都唔系太明咩系波子聲」。除了假扮鄰居,亦有個案是騙徒假扮業主,表示自己轉了銀行戶口,要求對方提交銀行資料。而普遍騙徒會發送有問題的超連結予事主,以盗取事主資料,並會用不同藉口要求對方點擊,例如訛稱連結為裝修師傅資料,希望對方賠償損失等。

既然騙徒有事主電話,為何不直接以通訊軟件對話呢?鍾麗玲指有騙徒「未必係好熟悉WhatsApp個運作」,很有可能不是香港人。她續指騙徒用語亦與本地人有異,例如稱呼「管理處」為「住所嗰個管理公司」,市民可以由此推斷對方是否騙徒。

相信公署收到個案只是山一角

至於投訴個案中,有沒有事主遭受金錢損失?鍾麗玲表示多數事主收到訊息後,已向管理處及鄰居查證,但她得知警方有收到相關投訴,相信公署收到的查詢只是冰山一角。

而事主之所以向公署投訴,因擔心管理處有資料外洩,惟鍾麗玲表示未有屋苑向公署通報有資料外洩,加上投訴來自港九不同屋苑,相信騙徒經之前其他機構的資料外洩事故,獲取事主的電話號碼。鍾麗玲指,今次騙案有別之前,騙徒刻意以短訊形式,假扮成身邊人,比起在公開平台詐騙,讓市民放下戒心,大家亦因「倫理上、禮貌上」而回覆騙徒,她再三提醒市民不要隨便提供個人資料予陌生人,遇上相關情況應向管理處查詢。

沙田區議員呼籲向管理處查詢

新民黨的沙田區議員羅伊琳今早在港台節目表示,自己在馬鞍山數個屋苑收到二十個有關假冒鄰居的查詢,而新民黨亦在南區等服務處亦有收到查詢,相信並非個別屋苑資料外洩,而是騙徒「漁翁撒網」,為「全港性問題」。

羅伊琳指,普遍騙徒會「扮到好親切」,號稱要解決漏水等問題,惟訊息中往往提及「管理處叫我搵你」,故引起懷疑,到管理處查詢。她呼籲屋苑要張貼通告提醒市民。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