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申訴專員公署日前更新網站後,突然刪除網站上2023年4月前所有調查報告,以及移除《公開資料守則》欄目。公署昨日發稿「解釋」,稱為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合時,指公署提出的意見一般在兩年多內獲得落實,故2023年4月前的報告「不合時宜」,免誤導公眾。申訴專員公署的做法引起爭議,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舉行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問及會否要求申訴專員公署恢復原有做法。他稱公署按《申訴專員條例》履行職責,獨立運作,政府不會參與其運作,相信公署會處理好社會意見。


網上截圖

李家超回應時稱,申訴專員公署根據香港法例《申訴專員條例》履行職責,獨立運作「唔係政府嘅僱員,政府係唔會參與佢嘅運作」。他提到昨日公署已發稿解釋,被移除的資料仍會保存並提供渠道予市民索取,市民今日起可按手續索取資料,認為公署會做好《條例》下的工作及責任,處理好社會意見。

記者亦問及過往的審計署審計報告及《施政報告》是否亦會刪去,李家超未有回應。


申訴專員陳積志(資料圖片)

公署:移除「不合時宜」內容

申訴專員公署昨日發稿指,公署不時檢視及更新網站上發布的內容,目的為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合時,方便公眾瀏覽及搜尋最新和最相關的調查報告及資訊,對上一次更新為2022年,稱當時亦曾將過往調查報告移除,僅保留最近10年的報告。

公署又稱,近年予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建議,一般在兩年多內獲得落實,故2023年4月之前發布的調查報告已「不合時宜,甚或對公眾有所誤導」,故只保留最近三個年度的報告,「避免網站上有過多過時資訊阻礙公眾查閱及搜尋所需資料。」

對於移除《公開資料守則》欄目,公署稱完成調查有關行政失當的申訴後,會按《條例》考慮公布調查報告,故無須為個別項目另立欄目。


網上截圖

公署重申今次網站更新,與2022年更新的處理相同,相關的調查報告及檔案已長期保存,並沒有銷毀,公眾如欲查閱可向公署提出申請。

公署稱設立網站的目的,除發放最新資訊外,亦方便市民提出申訴,公署會續檢視及更新網站的資訊及優化用戶體驗,有需要會作出適當更改或調整,以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合時,以及更有效地管理網站資訊。

至於昨日公布的公眾查閱公署資料的程序,市民今日起可填寫公署網站上的「查閱公署資料申請表格」,或以電郵、書面方式向公署提出申請,查閱公署網站以外而公署可提供的資料。


網上截圖

查閱資料需10個工作日兼親身到上環

翻查公署網站,相關表格列於「常用表格」一欄,惟未有如申訴表格及查詢表格般可網上填寫,僅能下載PDF檔案,表格要求申請人填寫真實姓名、提供電郵地址及電話,以及要求查閱的資料。根據公署「關於我們」中「查閱公眾資料程序」,公署指需時約10個工作日回應,將安排申請人到上環信德中心的公署查閱資料。「要求公署提供資料的相關收費」一欄,則列明不同行政收費,例如複印一張A4黑白紙本記錄收費2元。


張欣宇(資料圖片)

張欣宇:公共行政透明開放意義重大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昨發聲明,譴責申訴專員公署自毀監察形象,迴避公眾質疑。他批評公眾日後只能透過填寫表格查閱被移除資料的做法,明顯是設置障礙,阻礙公眾監督,帶頭削弱公眾知情權。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發帖,指公共行政透明開放對社會整體的益處和意義重大,惟政府和官員難免有惰性有誘因要規避,故設有申訴專員,其法定職責正是為此把關。他指如「連申訴專員自身也開始放鬆標準,對其他受其監督官員所釋放出的信息可想而知」,憂出現骨牌效應。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