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磨拳擦掌欲推多個生態旅遊發展項目,多個關注組織和環保團體先後表達憂慮和批評,發聲較尖銳的本土研究社成為被針對對象。《文匯報》今日以全版文章,指控本土研究社「軟對抗」,以「失實言論」中傷政府。《文匯》記者又參與一個本研社舉辦的回收政策分享活動,稱主持人邀請參與者暢所欲言「呢度講呢度散」。《文匯》又聲稱該活動甚有「反政府」的意味,兼指控活動要求參與者自我介紹,有「捉內鬼」意味。

《文匯》在A6版以「專題」形式指控本土研究社「軟對抗」,標題稱對方涉搞活動「挑戰國安底線」。該文章稱,本研社一直以「偽科學」做掩飾,實質「持續散播失實言論中傷政府」。

稱「肆意批評」生態遊 「過度旅遊」是「偽命題偽科學」

到底有何「中傷政府」言論?《文匯》的文章稱本研社成員陳劍青在近日一場民間論壇提出「過度旅遊」的問題時,將矛頭指向政府。文章稱陳提出的是「偽命題」,因為發展與生態不完全對立,文章繼而指控研究社用「偽科學」軟對抗,藉環保、保育等名義舉行不同的活動, 散播反政府言論。

《文匯》的記者近日出席本研社舉辦一個發泡膠回收政策的活動,報名費100元,約50名參加者出席。記者稱本研社的工作室「相當商業化」,有出售T恤和邀請訂閱的字句。《文匯》引述主持人在活動前強調可以暢所欲言,「呢度講呢度散」,甚有地下「反政府」活動的意味。活動又要求出席人士自我介紹,《文匯》稱該安排有「捉內鬼」意味。

投影「浪費公帑」 文匯稱「煽動不滿情緒」

其中一位出席嘉賓是「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項目創辦人李家銘,他批評疫情期間內地回收商拒絕接收香港運返內地的廢棄發泡膠,造成發泡膠圍城的情況。《文匯報》指控其言論誇大,亦試圖煽動不滿政府情緒,將自己蝕錢諉過於政府。《文匯》又指,活動在屏幕投影「政府無限期擱置垃圾徵費,浪費公帑1.7億」的字句,是有煽動不滿情緒的意思。

另外《文匯》又列出聲稱是本土研究社「惡行」的列表,指本土研在2023年至2025年間,多次批評政府的發展計劃,包括要求取消「明日大嶼」、提倡反對新田科技城、反對洗衣街/花墟道重建項目,以及聯同「保護海港協會」召開記者會批評保護海港條例修訂獲立法會三讀通過。

對於《文匯》的文章,本研社負責人陳劍青回覆指文中多處內容不符事實,包括本研社並無聯同保護海港協會出席記者會,亦無製作新田科技城申述書範本等。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