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婦聯昨日(7月8日)公布「香港快樂家庭、學童」問卷調查結果,訪問逾千名家長和學童,僅57.6%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愉快,較上年的80%明顯下跌。學童方面,有34%表示感到不快樂,更有10%表示自己從沒感到過快樂,過半學生希望減少考試數量。婦聯副主席歐陽寶珍表示情況十分危險,指不同階段學童壓力均圍繞升學和學業,促請當局盡快落實「一校兩社工」。

婦聯自2014年起開始進行「香港快樂家庭」問卷調查,了解本地家長的家庭狀況。因應近年中小學生自殺問題嚴重,今年首度加設「快樂學童」問卷。團體在今年5月12至30日期間,共收集1,367份「快樂家庭」和1,195份「快樂學童」有效問卷。受訪家長中82.1%為女性,逾半受訪家長為30歲以下。35.3%受訪者育有1名子女、52.4%育有2名子女。至於受訪學童中,有63%為女性,並有61.5%為小學生。

螢幕截圖 2025-07-09 上午11.22.26

僅57%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愉快

在逾千名家長中,僅57.6%認為家庭生活愉快,約42.4%回答「不快樂」或「唔知/好難講」,較上年有八成人表示「快樂」有明顯跌幅。照顧子女的壓力來源方面,最多受訪家長認為是「時間不足」、其次分別為「經濟壓力」以及「溝通與親子關係問題」。遇上壓力時,有65.5%家長會選擇向朋友或同事傾訴,其次有55.5%會向家人,如父母、兄弟姊妹訴苦。

34%學童感到不快樂

去年共有28宗中、小學生自殺案件,學童壓力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在1,195名受訪學童中,分別有47%和19%受訪者認為自己「有時候很快樂」及「一直很快樂」,不過有高達24%和10%學童指自己「大部分時間不快樂」和「從沒有快樂過」。面對壓力時,最多學生選擇打遊戲或上網舒壓、其次是聽音樂和睡覺。

婦聯副主席歐陽寶珍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是次訪問集中訪問年輕夫婦,而他們正處於「密集式照顧期」,壓力指數亦因而較高,故今年家長快樂比例會較往年低。

至於今年新增的學童調查,歐陽寶珍對於有逾一成學生指自己「從沒有快樂過」,情況十分危險,令人擔憂,「有句老說話,少年係不知愁㗎嘛,點解小朋友會覺得唔快樂呢?」她指不同階段的學童具體壓力皆不同,但不約而同皆圍繞升學和成績。加上學生受疫情影響,導致社交方面有障礙。她認為全社會都要關注學童壓力問題,呼籲當局要盡快落實「一校兩社工」,或「一校一社工一輔導員」,並於學校設立「心理健康中心」,避免標籤情緒問題。

近半家長花逾2,000元於補習

調查結果亦顯示家長關注學童學業,近半(49.3%)受訪家長會每天花1至3小時於子女學業上。此外,有45%受訪者表示平均每月花2,001或以上元在子女補習班或興趣班。

歐陽寶珍認為,家長抱著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心態,花費於補習已經「常規化」,但近年經濟不景,失業率上升,為家長造成經濟壓力。她批評政府2,500元學生津貼「話停就停 」,引來家長很大迴響,尤其基層家庭。她望教育局和學校,提供更多免費功課輔導和課外活動。

在眾多家庭友善政策中,77%家長希望公司安排彈性上班時間、48.3%要求五天工作周以及32.3%要求育兒津貼。政府相關政策方面,最多家長希望增設課餘托管服務名額、增設學童照顧卷;以及增建公屋居屋。至於學童方面,有52%學童要求減少標準化考試、47.4%要求增加免費課活動,26.7%希望有未來規劃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