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網約車規管框架出爐,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其中最受爭議的網約車牌照上限,當局明言需「總量控制」,但稱由於社會各界意見紛紜,故現階段會先聚焦確立規管框架,期待在本立法年度完成審議。至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附屬法例時,才訂定具體數目。

文件提及規管網約車的政策考慮,第一是「以民為本」,指隨科技進步,透過網約渠道召車成國際趨勢。根據運輸署透過顧問公司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調查,料現時每日點對點乘客量約為88萬人次,當中網約車佔約19%,反映社會有一定需求。此外,早晚繁忙時間的士運力接近飽和,故政府應容讓網約車補充運力。

文件確認網約車共享經濟模式

第二是良性競爭,當局指網約車與的士各有優勢和定位,可以並存互補。文件確認網約車可透過共享經濟模式,釋放私家車閒置運力。第三是總量控制,當局重申點對點交通服務載客率不高,僅適宜定位為輔助性質。政府有必要維持現有得來不易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統,善用有限道路資源,對網約車的發牌數目實施總量控制,避免因總數過多令交通擠塞,引發市場惡性競爭,並影響本港公共交通生態平衡。

平台需領牌、付牌費

當局提出的規管框架包括多方面,首先是提供網約車服務的平台必須領牌,並遵守牌照條件。牌照有效期為五年,不得轉讓,運輸署會就服務表現作中期評核,決定是否續期。平台需確保旗下車輛及司機持有合法牌證,否則需負刑責兼違反牌照條件,視乎嚴重程度運輸署可暫停或取消其平台牌照。

申請資格方面,平台須為香港註冊的公司,並在本港常設行政人員及辦事處。至於平台數目,文件稱需避免數量太多「令市民召車時花多眼亂」,故需符合一定入場門檻,包括營運經驗、財力證明及資本投入。此外,公司董事亦須符合指定準則。當局初步料數個網約車平台公司符合資格。

費用方面,平台公司需繳付牌照申請費、牌照年費,以及就網約車車程繳付徵費。其中牌照年費方面,當局擬按平台公司旗下車輛數目收取,並明言費用可高於收回行政成本的水平。

可自訂車費

至於網約車收費方面,當局稱平台可因應市場情況自訂車費,但須於行程開始前讓乘客知悉,平台亦不得限制旗下網約車及司機於其他平台註冊。

此外,平台公司亦需將營運資料儲存於本港,收集、傳輸及儲存的方式需符合本港法例。

網約車車輛需領牌

至於提供服務的車輛方面,當局擬規定必須領有網約車車輛許可證,證件有效期為一年,不得轉讓,如車輛符合要求,可獲續期不多於五年。領牌的車輛,必須以個人名義登記,申請許可證時車齡不得超過七年,並需每年通過車輛檢查,以及購買商用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和繳付牌照年費。車輛可在多於一個平台上註冊。

對於為何就車齡要求較嚴格?當局文件指網約車為全新類型的公共交通服務,認為應對其施加相對嚴謹的要求,確保乘客可享有較舒適的乘車體驗。

司機需獲許可證

網約車司機要求方面,所有司機必須領有網約車司機許可證,亦必須年滿21歲,須持私家車駕駛執照至少一年,以及五年內無嚴重交通定罪紀錄。提供服務前,亦需通過指定考核和完成職前課程。

年齡上限方面,文件指當局已進行檢討,建議將商用車司機需提交體格證明的門檻,由70歲降至65歲,未來網約車亦需符合相關規定。

考慮網約車徵費支援的士行業

如何「補償」的士?文件稱理解部分的士司機憂生意或受影響,惟當局重申的士仍是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政府會引入持續提升業界服務質素的措施,包括考慮參考澳洲,以按程徵費支援的士行業。

此外,獲發牌的網約車平台,容許同時提供的士召車服務,而持的士駕駛執照的人士,亦無須另行考核便可向運輸署申請駕駛網約車的資格。

未交代網約車數量上限

至於最受爭議的網約車數量,文件稱留意到的士業界倡上限不應多於1,000輛,平台公司則希望不設上限。文件指不同地區有不同做法,包括不設上限、不設上限但嚴限私家車增長,以及暫停發出新網約車牌照。當局認為「沒有世界通用的做法」,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故認為需實施總量限制。不過因為社會各界意見紛紜,故現階段會先聚焦確立規管框架,然後在2026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附屬法例,修訂建議和釐定牌證條件時處理有關網約車數量的具體規管安排。

文件中列出的多區地區例子,無一例外,全部地區的網約車數量,皆比的士為多,比例由1比2.6至12.4不等。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有13,117輛的士,而網約車數目則有59,371輛。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將於本周五(7月18日)會議上討論,當局稱將爭取於本立法年度內完成審議法律程序。2026年上半年通過附屬法例後,於下半年進行相關準備工作,包括邀請有興趣的網約平台營運者遞交申請,同步進行司機考核等。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