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近年社會不時發生照顧者因為壓力而生的倫常慘劇,有機構調查發現,在職照顧者與退休照顧者,正各自陷入困境中,面對巨大精神壓力。有兩成在職照顧者,每周要兼顧21至40小時照顧者角色,相等一份兼職工作。另外,有高達81%退休照顧者的照顧對象是長者,機構表示顯示「以老護老」情況普遍。機構建議,政府應積極推廣家居暫託服務,並推動「自願住戶登記名冊」和「照顧者預設照顧指示」,配對鄰里作為緊急支援。

調查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去年10月至今年4月進行,研究以實體或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成功訪問291名在職照顧者及264名退休照顧者,當中女性佔比例高達八成。研究主要想了解調查在職照顧者,以及退休照顧者面對的壓力及困境,評估照顧者的壓力指數、求助障礙和社會支持等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16%在職照顧者在從事全職工作的同時,需承擔每週21至40小時的照顧工作,相當於額外一份兼職工作。另外有10%的全職工作者照顧時數高達41至60小時,相當於額外一份全職工作。在職照顧者承受的精神壓力達到中高水平,主要求助障礙源於服務資訊不足、服務時間地點不配合等「實質阻礙」因素,調查亦顯示在職照顧者同時渴求意見支持。受訪者認為被陷於「夾心」困境 ,需承擔工作與照顧的雙重責任,面對巨大的精神負荷。

Untitled

陪診和暫託服務有實際幫助

至於退休照顧者,調查顯示81%受訪者的照顧對象為長者,有52%的照顧對象為殘疾人士,機構指結果反映「以老護老」及「以老護殘」的情況普遍。另外,有23%退休照顧者花在照顧長者的時間,每周超過81小時;31%受訪者表示每周投入超過81小時照顧殘疾人士。受訪者普遍認為,陪診和暫託服務等「實質支持」是減輕他們沉重負擔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案。

在職照顧者Sue因獨力照顧患有癌症的母親,需面臨工作與照顧的雙重壓力,她最終辭去全職工作而轉為兼職。她指,全職工作時一方面需要擔心母親病情,另一方面又擔心照顧工作影響工作進度,害怕公司會對自己有負面評價,她認為,如果能與僱主協商彈性工作時間及安排,會有助建立友善職場, 實踐「照顧不離職」。

Untitled

政府照顧者資料庫不全面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研究教授暨照顧者研究及發展中心總監莊明蓮建議,政府通過統計各區照顧者人口數據加強各區支援服務,並推動「家庭為本」和多元照顧模式。莊又認為近日政府正建立的照顧者資料庫是「好開始」,惟現時資料庫主要針對領取低收入照顧津貼的照顧者,並非涵蓋所有照顧者,建議政府可以整合各機構的照顧者名單。

Untitled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社區支援及護理服務服務總監黃銀中則認為,政府可推動「自願住戶登記名冊」, 並配對鄰里作緊急支援,推動鄰居作為退休照顧者家庭的支援網絡。此外,他認為推廣「照顧者預設照顧指示」,詳細記錄被照顧者的病歷、用藥和覆診安排等資訊,以便在照顧者自身遇到突發狀況時,減少對被照顧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