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佩:體育競技球迷較易衝突 禁帶可攜容器防有人投擲

【獨媒報導】啟德體育園自今年3月開幕至今,先後舉辦不同體育賽事及演唱會。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各項活動容許觀眾可攜帶容器的標準不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回覆稱體育賽事的本質是競技性,球迷之間的互動較容易引發衝突,故一般不可攜帶任何容量的水瓶及容器入場,防止有人投擲。
羅淑佩(資料圖片)
江玉歡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指啟德體育園今年舉辦演唱會期間,容許觀眾攜帶塑料或硅膠水瓶及杯入場,但在舉辦體育活動期間及未有實施同類安排,質疑令本地及海外觀眾無所適從,問及當局會否要求體育員清晰界定實施相關安排的活動類別及具體理由。
資料圖片
體育賽事禁攜容器 羅淑佩:球迷之間互動較容易引發衝突
羅淑佩在書面回覆時表示,體育賽事屬競技性,當參賽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時,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球迷之間的互動較容易引發衝突,觀眾在觀看體育賽事時一般不可攜帶任何容量的水瓶及容器進入場館,不論有否附帶蓋子。當局重申,該項安排目的是防止有人將水瓶或容器向場內其他觀眾或球員投擲,以確保場內人士的安全。
至於娛樂活動包括演唱會,當局就解釋稱由於不涉及參賽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引發觀眾衝突的機會較低,營運公司和主辦單位一般會容許觀眾攜帶容量不超過600毫升的塑料或硅膠水瓶或杯入場,但不得附有瓶或杯蓋及任何液體。
資料圖片
貴賓席派發連樽蓋樽裝水 重申指定區域可提供特別餐飲安排
啟德體藝館今年3月曾舉辦「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賽2025」,主辦單位曾向貴賓席人士派發連樽蓋的樽裝水。羅淑佩就重申,個別活動主辦單位或會因應活動性質及安排,在營運公司的批准下在指定區域為主辦單位嘉賓提供特別餐飲安排。她又補充指,特別餐飲安排只適用於指定區域,例如容許在包廂內使用玻璃杯;包廂使用者在指定區域以外仍須遵守場地規則,包括不可使用玻璃杯。
江玉歡亦問到啟德體育園為何至今仍未推出重用容器系統,羅淑佩則指,體育園內設有廢物分類和回收設施,並安裝廢物分解系統,把廚餘、紙杯及其他紙製容器轉化為堆肥材料,而轉化的堆肥材料全數可用於園區內各處的植物作施肥之用。
為何不使用重用杯系統? 園方:重用塑膠容器不可降解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一直倡議,啟德體育園應使用重用杯系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亦有回應,指體育園在場館內使用的紙杯均屬經環保認證的可降解紙杯,既能推動「走塑」文化和減少觀眾使用塑膠餐具,亦能保障衞生標準,提升觀眾體驗。
對於使用可重用塑膠容器建議,局方指體育園在制定場館管理措施時,營運公司已進行研究,並參考香港和其他地區的做法。營運公司詳細考慮後認為,運送和清洗可重用容器等過程會產生額外的碳排放及運用其他資源,加上重用塑膠容器不可降解,既不能「走塑」,亦削弱體育園推動減碳和資源循環再用的效果;而使用可降解紙杯能充分配合和善用體育園的廢物分解系統,整體的減碳效果相對較佳。
資料圖片
啟德體育園指85%廢物轉化為水蒸氣
啟德體育園同日向傳媒發新聞稿,指微生物技術分解系統已在今年3月投入運作,專門處理大型活動期間的廚餘和紙類廢物,預計每年可轉化超過200噸的廢物,且近85%的固體廢物將轉化為水蒸氣。
該系統將會在本月底「香港足球盛會2025」期間將24小時運作,經過加熱、攪拌以及除臭除菌,每日可處理近600公斤廢物,並轉化為100公斤的堆肥。
啟德體育園又表示,園內的建築物張配備最新的節能系統,降低整體能源消耗,例如超過10%的屋頂區域覆蓋太陽能板,提供熱水和電力,每年有效減少約1,000噸的碳排放;場館還設有雨水收集系統,回收的雨水經處理後滿足各場館約25%的灌溉需求。
資料圖片
綠色和平續籲使用重用杯
一直倡啟德體育園採用重用杯的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今日亦舉行記者會,發布實施重用杯系統的建議書及其環境影響《重用啟是綠》。報告指新一季英超六成半球隊使用重用杯,其中利物浦主場晏菲路球場的還杯率為98%,認為在啟德體育園推行亦屬可行。報告估計所需起動資金約500萬,首三年可減少600萬個即棄杯。
綠色和平亦有回應文體旅局及啟德體育園的回覆,指重用杯比即棄杯節省更多環境資源,即棄杯的環境污染主要在生產階段,園區的堆肥等末端處理廢物方法,對減輕環境污染沒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