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近來有兩則「動態規劃」的生活活例子,首先是洪水橋及元朗多層現代產業大樓中止招標。其次是龍鼓灘和屯門西發展建議。發展局將本來屯門西「住宅為主」的規劃,改為用作發展「智綠產業港」,連同龍鼓灘將採用園區式發展,定位推動四個產業,分別是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及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

2019年規劃 2025年「動態」再劃

2019年政府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擬在龍鼓灘近岸及屯門內河碼頭填海,兩地分別提供210及143公頃土地,作「現代物流園」和住宅發展。

不過情況最近有變,發展局公布的最新方案中,龍鼓灘近岸填海面積約145公頃,規模較2020年原先的填海方案減少了三分之一,內河碼頭內港(屯門西)的填海面積則會由40公頃輕微上調至約45公頃,當局解釋稱以提供足夠沿海地段供產業發展。

原擬興建住宅的屯門西,發展局解釋稱經考慮持份者和業界意見, 認為應善用屯門西地區的地理優勢,更多空間以發展不同產業。

螢幕截圖 2025-07-23 下午3.03.28

採用「園區式發展」

當局又計劃以「園區式發展」發展,放棄傳統賣地模式,並設四大主題,分別是龍鼓灘北面約54公頃的綠色/新能源;龍鼓灘南面約47公頃的先進建造業;屯門西及龍鼓灘約32公頃的循環經濟」;以及屯門西約39公頃重的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所有產業用地約佔176公頃,料創3.5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發展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當局亦擬興建跨灣橋連接龍鼓灘填海區至龍門路,並改善現有長約1.5公里連接龍鼓灘至屯門市中心的龍門路,由雙線不分隔車道擴展至雙線雙程分隔車道。

螢幕截圖 2025-07-23 下午3.03.33

螢幕截圖 2025-07-23 下午3.03.49

林筱魯指選址偏遠要確保配套充足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筱魯今早(7月23日)在港台節目表示,新方案有「好多改善咗嘅地方」,包括取消原先內河碼頭填海及住宅項目。他指本港有功能的海岸線十分稀缺:「原本有咁多碼頭設施係度,點解要填咗佢起樓呢?」

他又指,今次為少數具清晰藍圖的產業園規劃。不過他亦指選址偏遠,當局需確保配套充足。此外,林筱魯稱規劃產業園時要預留一定彈性,政府「唔可以閂埋房門」,加強與業界互動,邀請龍頭企業參與園區發展。

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有議員憂園區回本期較一般項目長。林筱魯則指香港面對經濟轉型,「要脫離發展商開發嘅模式」,參考內地政府跳過發展商,將土地給予產業直接落地。

林家輝指招標形式推高地價 令新型產業卻步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林家輝在同一節目指,過往政府的土地招標方式,推高地價,令不少回本期長的新型產業卻步。他又指過往科學園並非真正「園區式發展」:「好似有一個land lord(地主)咁樣,租啲地方出嚟啫,冇去主動搵啲公司嚟。」他倡港府要參考蘇州工業園和新加坡投資局,以真正園區式發展,盡量降低企業初期成本。

對於多層現代產業大樓中止招標,林家輝認為反映市場無需求,「市場話畀佢知唔work,咁冇辦法嘅,你可能諗啲idea出嚟覺得係幾好,但係個市場唔接受你都冇辦法。」他提到,棕地作業「好低檔次」,例如劏車、安置機械、或傾倒廢物,以多層大樓安置不符成本效益。相反早前青衣物流用地招標成功,原因為冷凍倉庫有市場需求:「個市場係好精明㗎,冇錢搵嘅嘢佢係唔做嘅。」

他表示近年因貿易戰等因素,本港出口轉弱,當局有必要重新檢視物流用地安排:「好似房地產市場一樣,你今日政府起寫字樓,咁你死緊㗎嘛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