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中英劇團教育及外展主管黃振輝、駐團戲劇導師何悅欣

(獨媒報導)你試過和家人去旅行嗎?俗語話「打牌睇人品」,但相比打麻雀,去旅行或許對很多人而言是彼此關係的更大考驗。如果你都曾經和家人去旅行時吵架,那或許中英劇團可以幫到你——今個暑假,中英劇團首次推出親子體驗劇場《120分鐘遊歷愛》,透過兩小時的「亞馬遜叢林之旅」,讓父母和子女一邊玩遊戲互動,一邊學習五種「愛的語言」。活動由專業戲劇治療師帶領,引導參加者互相觀察對方喜好,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表達方式。

中英劇團教育及外展主管黃振輝是《120分鐘遊歷愛》的導演。他和幾位駐團戲劇導師觀察到,過去幾年的疫情令很多孩童不敢或不懂得表達自己,因此運用「應用劇場」(Applied Theatre)設計出今次活動,盼從親子關係入手,讓父母和子女學習互相支持。中英期盼未來透過戲劇活動繼續走進社區,將於11月首辦「香港應用劇場節」,向大眾推廣不一樣的戲劇活動。

LAM00123
在《120分鐘遊歷愛》的遊戲環節,大人小朋友都可以參與其中!(優先場劇照由受訪者提供)

以戲劇打開學童心房 找出合適「愛的語言」

《120分鐘遊歷愛》從「愛」出發,但背後緣起卻來自社會的陰暗面。近年來,社會接連出現學童自殺事件,彷彿一個警號。中英幾位戲劇導師有感而發,開始構想不同戲劇教育活動,希望以較軟性的手法讓參加者關注精神健康。其中,中英的駐團戲劇導師何悅欣在入校教學時留意到,受疫情影響,有小朋友在溝通、表達個人感受方面出現困難:「或者因為戴口罩,佢哋唔太敢同人溝通,連對住屋企人都少咗講嘢。」

在今日的社會環境下,如何鼓勵小朋友打開心房,認識他人和接受他人的愛?中英決定從最基本的「親子關係」入手,因為父母就是子女成長階段的「最強後盾」。是次活動的節目設計及編劇何悅欣以美國牧師Gary Chapman提出的五種「愛的語言」為核心,設計出結合演出、遊戲和互動體驗的《120分鐘遊歷愛》。

五種「愛的語言」分別是指肢體的接觸、服務的行動、精心的時刻、肯定的言語和真心的禮物。黃振輝形容,每種「愛的語言」就像是一個溝通頻道,若家長和子女能找到各自適合的頻道,就能更有效表達愛。

他亦提到,坊間對於五種「愛的語言」有時會有些誤解,盼能透過工作坊為參加者釐清:「例如話,『精心的時間』係咪等於你陪住我就得?『真心的禮物』又係咩呢?如果小朋友話想要玩具,你買玩具俾佢,係咪就係恰當嘅『愛的語言』?可能小朋友未必真係想要個玩具,只係想你同佢溝通多啲、想你關注佢。」

LAM08192

LAM08001
《120分鐘遊歷愛》優先場劇照(受訪者提供)

從取捨看價值觀 提醒家長注意情緒影響

在《120分鐘遊歷愛》中,參加者會跟著小女孩晴晴一家,由香港「飛」到亞馬遜,體驗刺激又好玩的叢林之旅。不過,從收拾行李到出發旅行的過程中,晴晴一家先後遇上不同難關。意見不同的話,該如何解決?在個人和家人感受之間,又該如何取捨?整個活動會由專業戲劇治療師陳愷欣帶領,引導參加者根據晴晴一家的處境作出討論和選擇,再學習用「愛的語言」作為溝通橋樑,增進彼此關係。

黃振輝解釋,設計劇情時主要希望讓參加者認識彼此,同時有所反思:「我哋唔係希望參加者鬧交,而係想鼓勵佢哋去了解對方多啲。例如媽媽去旅行點解要帶面膜?行李唔見咗,責任誰屬呢?呢啲係好好嘅moment去了解對方嘅價值觀。」

工作坊中設多個互動環節,正是希望讓小朋友和家長傾聽對方心聲,再學習互相尊重。何悅欣提到,早前舉行兩場優先場,令她驚喜的是參加者均認真回答問題:「如果喺現實中發生,爸爸媽媽未必會同小朋友解釋咁多。但喺工作坊入面,子女有機會聽清楚父母嘅心底說話,『原來爸爸媽媽咁樣做,都係有佢哋嘅原因!』」

《120分鐘遊歷愛》亦出現父母爭執的劇情。黃希望藉此提醒家長,大人的情緒有時候會不小心影響到小朋友:「小朋友可能會諗,『父母爭執,係咪因為我犯錯?』」他希望告訴小朋友:「你唔洗肩負住咁多責任,父母有情緒或者爭執,應該要由佢哋處理。」

AM-142

DSC_4774
每位參加者都可獲得一本護照,當中除了介紹五種「愛的語言」,亦設「排行榜」,讓小朋友和父母按自己的喜好,排列五種「愛的語言」的先後次序。黃振輝:「佢哋會發現到對方重視什麼,日後相處時可以更加留意。」

獲贊助設公益場 兩小時體驗樂而忘返

《120分鐘遊歷愛》是中英劇團首次推出面向公眾的親子體驗劇場,並獲本地插畫師Dustykid擔任心靈伙伴。於較早前舉辦兩場優先場,除了邀請林芊妤Coffee、伍家謙、朱薰等「星級家長」參與,亦設一場「公益場次」。黃振輝解釋,今次工作坊的贊助滙豐保險希望讓不同背景的家庭也有機會參與這個別具意義的活動,因此中英透過社福機構,邀請了20個家庭出席體驗。

讓黃印象深刻的是,活動雖然長約兩個小時,但小朋友和家長都全程投入其中。他記得,有一位男孩一直坐不定,不時問媽媽「幾時完啊?重有幾耐?」最初,大家都以為男孩感到無聊、想盡快離開,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其實係佢好怕個活動完,後尾重同媽媽講『我唔想走』。」

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和遊戲之外,為了讓參加者得到沉浸式的體驗,《120分鐘遊歷愛》以專業劇場演出的規格製作場景、道具、燈光和音響,甚至每位參加者亦獲發一本「護照」,投入這趟旅程之中。黃振輝感恩滙豐保險願意投入資源,讓中英以戲劇教育形式推廣精神健康的重要:「以故事結合親身體驗係比較難得嘅形式。戲劇教育重視親身經歷同參與,有觸動先會有思考,會思考先有機會去改變行為、語言模式。」

《120分鐘遊歷愛》將於7月26至27日上演。公開場次原本設四場,因反應熱烈再加開一場,現時所有門票皆已售罄。「我哋希望俾更多人知道戲劇教育可以咁樣『玩』。如果有資源,我哋又有空間,都希望未來可以以類似形式,延續或者拓展多一啲計劃。」

KAZ01136

LAM00458
《120分鐘遊歷愛》優先場劇照(受訪者提供)

「貼地」講議題引思考 「應用劇場節」邀公眾一齊玩

中英劇團是香港首個引進「教育劇場」的專業劇團,多年來與不同中小學、社區團體都有合作。何悅欣提到,過往與學校合作,多數是提供戲劇培訓。雖然亦有一定重要性,但她希望未來學校向師生宣傳精神健康的議題時,除了舉辦講座等「傳統活動」,也可以考慮以戲劇教育或「應用劇場」形式更「貼地」地推廣。

她舉例,在「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可以聽到每個參加者的故事,再由演員即席演繹,讓觀眾有被陪伴和同行的感覺;而在「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參加者在觀察事件之餘,也要參與劇情之中,嘗試改變困境:「佢可以舉手話畀人知,『呢個位我要say stop,我要change something』。呢啲方式可以令受眾主動去做啲嘢,而唔係純粹只係一個旁觀者。」

以上種種都是「應用劇場」的不同形式,而各種形式的共通點是讓參加者投身其中,刺激思考。黃振輝形容,應用劇場就像水果:「每種水果都有佢嘅味道和營養,而唔同嘅應用劇場有唔同嘅模式、玩法,可以探討唔同議題。最重要嘅係,參加者唔只係坐低睇戲,而係有一半以上嘅時間要不斷思考,甚至回應、參與其中。」

為了向大眾推廣應用劇場並促進業界交流,中英劇團將於11月舉辦首屆「香港應用劇場節」。黃透露,屆時除了會邀請不同戲劇工作者和學者參與圓桌會議,亦會舉辦劇場演出和同樂日,讓公眾親身體驗:「應用劇場冇大家想像中咁曲高和寡,而係好生活化,任何人都可以一齊嚟玩。」

DSC_4800
(左起)《120分鐘遊歷愛》演員何悅欣、戲劇治療師陳愷欣、演員戴悅燁、演員梁子峰

***

中英劇團主辦|滙豐保險承諾呈獻
親子體驗劇場《120分鐘遊歷愛》

演出日期:26-27/7/2025
地點:東華三院東蒲綜合會堂(新蒲崗七寶街2號2樓)
對象:5-12歲兒童及其家長
時長:約2小時

導演:黃振輝
節目設計:何悅欣、陳愷欣
編劇:何悅欣
戲劇治療師:陳愷欣
演員:何悅欣、梁子峰、戴悅燁
佈景及服裝設計:林巧怡
燈光設計:李蔚心
音響設計:陳冠宏
心靈伙伴:Dusty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