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吸引Ivy So幫襯 本地菜店推速遞服務 盼更多人欣賞香港農作物

(獨媒報導)你有食過本地菜嗎?曾從事廣告業的李秀平(Ann),從前也會在街市買「十蚊兩份」菜,但街市菜總伴隨太多發泡膠粒,有時又會有怪味,實在讓她受不了。直到一次她與鄰居夾份買本地菜,結果一試難忘。
如今Ann除了自己食,亦在自家環保裸買店「日常豊作」賣本地菜,試過在threads發帖賣出近30公斤車厘茄,更成功吸引藝人幫襯,例如女團成員蘇雅琳(Ivy So)、演員伍詠詩等。「日常豊作」近日推出速遞送菜服務,Ann說不限地區、「一條菜都送」(但要付運費),只希望讓消費者有多一個選擇,有機會嘗試和欣賞到香港農作物的美味。
五年前開裸買店 邊賣菜邊學煮菜
「日常豊作」位於九龍灣,距Ann的家只五分鐘路程。Ann過着環保生活多年,五年前失去全職後,更立志未來廿年都要為推廣永續生活的理念而努力。恰巧家附近的商場有吉鋪出租,就決定創業。「日常豊作」除售賣本地製麵粉、醬油、生活日用品等外,每逢星期三、六都會幫客人向本地農夫訂購農產品,菜單不時有較「冷門」的菜,如木薯葉、紅鳳菜、琉璃苣、苦麥菜等,全部來自八鄉、蕉徑等各塊本地農田。
自從開始賣本地菜後,每當有賣剩的菜,Ann都會帶回家煮。本來只會煮簡單葉菜的「懶師奶」,經年累月自學研究,又向街坊請教,發現再冷門的菜亦有簡單方法處理。苦麥菜雖苦,卻不受害蟲歡迎,因此蟲洞較少,反覆烚煮就能去掉苦澀,變得清甜;紅鳳菜雖有輕微毒素,但其菜葉上帶紅,只要適量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亦有益健康;琉璃苣與蛋配搭炒,更會變身打冷名菜「蠔仔蛋」,她亦鼓勵客人發揮創意,試試不同菜的配搭。
在芸芸多種本地菜中,Ann認為最珍貴的,竟是毫不起眼的蒜頭和蔥。平時到街市買菜,菜檔多數會「搭棵蔥」,Ann卻嫌那些蔥沒蔥味:「又殘又老,想買棵好蔥都好難。」訪問當日,農夫阿Jim剛好前來送菜,他分享說若一棵蔥要由種子種起,需時約五個月,但街市買到的蔥一般由蔥頭種起,又會用化學肥料催谷生長,因此生長期較短。由於蔥的售價便宜,種植費時又佔地方,甚少有本地農夫願意種。
當日Jim送來少量蔥售賣,Ann希望有更多人懂欣賞農夫辛苦耕種的成果。
網上sell菜中「流量密碼」 惜曇花一現欠回頭客
近年,社交平台Threads興起,Ann形容,Threads是一個有趣的空間,她會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對環保、生活、社會的看法,演算法令Ann接觸到持不同觀點的陌生人,進行深層次的討論。為了令更多人懂欣賞農夫辛苦耕種的成果,她亦會在各類帖文中留言,落力推廣本地菜。
數個月前,有本地農場車厘茄大豐收,卻欠銷售途徑,Ann於是在Threads發帖,意想不到竟反應熱烈,獲得逾二千個讚好。最後成功賣出近30公斤車厘茄,吸引大量新客訂購,包括女團Collar成員蘇雅琳(Ivy So)親身到店購買。
Ann憶述,當時正看舖的兼職員工非常興奮,指Ivy為人親切,素顏亦願意合照,又會配合不索取包裝容器的裸買方式,過程十分愉快。可惜熱潮過後,甚少有回頭客再光顧。中「流量密碼」就如中六合彩,為Ann和農夫帶來一次性的的收入,可惜效果只是曇花一現,只能解農夫一時之困。除Ivy So外,近年在不少電視劇和電影中亮相的演員伍詠詩亦曾光顧,更送了一個藤籃給Ann擺放貨物。但Ann表示,只會當她們是普通顧客看待,她更在意的,是因着threads 效應蜂湧而至的顧客會否再度光顧。
重視顧客體驗 棄交收揀速遞確保食材質素
為了令顧客愛上本地菜,Ann盡力確保每個顧客都有美好的購物體驗。她努力鑽研保存瓜菜的方法,堅持本地菜一定要以最佳狀態示人。曾有不少客人因不便到店,希望在港鐵站交收,她都以倉猝為由推卻。她解釋指要自己一個人拿着五、六個人的訂菜量到港鐵站,過程狼狽之餘,亦無信心能保持菜狀態完好:「如果當佢收到嘅菜原來已經爛哂,佢可能就會諗,原來本地菜都係咁樣,都係咁殘嘅,咁我點解要咁貴食呢?如果成個感覺唔好嘅話,我哋就唔會再有新嘅人想食香港菜。」
「日常豊作」近日新推出速遞送菜服務,客人可以安坐家中,在網上填表落單。農夫把菜送到店後,Ann會再逐一拍照予客人確認,沒問題的話再由Ann在速遞平台下單,把本地菜即日送到府上。送菜服務推出的首三星期,反應亦不錯,共收到三張訂單,而且都是來自從未幫襯過的新顧客,客人回饋指運送上門的瓜菜狀況不錯,令Ann感到很滿意。速遞能減輕Ann的工作量,又能保持食材質素,亦提供彈性,令住得較遠的客人有多個選擇,Ann試行後決定把速遞設為取菜的選項之一:「只要客人願意負擔運費,一條菜都會送。」
實測送菜過海 以廢紙果網包裝 3小時送抵狀況完好
《獨媒》在訪問當日實測送菜服務。記者訂購了南瓜、紅鳳菜、蕃薯葉、青瓜、大蕉、豆角、檸檬及苦瓜共3.5公斤菜,共198元。過程中,Ann把已訂購的瓜菜逐一拍照,透過WhatsApp和記者溝通,若有多於一份現貨,記者亦可自行選購。再三確認訂單後,只見Ann小心翼翼用廢紙包裹好葉菜、又用回收來的果網把易壓爛的青瓜逐條包好,再按重量放入環保袋,再安排送運。記者選用彈性送貨服務連10元小費,由九龍灣送往灣仔,運費為79元。記者在中午12時半下單,下午3時半收到,瓜菜狀況完好,菜葉亦未見有變黃。
作為裸買店,Ann 包裝瓜菜時會盡量廢物利用,使用從日常活動中收集或由客人轉贈的廢紙、果網及環保袋等。
年蝕八萬元 卻賺到「好玩」經驗
Ann坦言,開店至今未有盈利,更年蝕八萬元,累積金額達四十萬。為了支撐店舖開支,她曾借貸款周轉。背負一堆債務,Ann曾感到徬徨,也想過放棄,轉而從事永續理念相關的全職工作,卻因為沒相關學位不獲聘用;沒錢讀書,亦考慮過旁聽相關課程,大學教授卻表示她的經驗已遠超課程所能教她的。找不到其他出路,Ann唯有繼續捱下去。後來轉念一想,發現自己對金錢焦慮是源於流動資金不足,於是把部分儲下的投資產品換成現金,有錢可周轉,焦慮亦減少,能更專注於經營店舖。
現在的Ann提起店舖虧損時,已能保持輕鬆心態:「其實又唔係真係蝕好多,錢係會返嚟㗎嘛!」她指回報不能只用金錢量度,自己開店至今「賺到超多嘢」——鋪頭打着「環保」的旗號營運,旗幟鮮明,吸引不少理念相似的同路人光顧,有些更成為熟客、朋友、甚至兼職店員;她亦賺得各種經驗,及有不少「好玩」的新嘗試, 如在YouTube直播賣菜、錄Podcast、亦試過入學校分享;Ann關心本地農業發展,售賣本地菜令她能近距離觀察行業現況,近月更曾助台灣的農業紀錄片《種土》做聯絡推廣的工作,間接促成紀錄片在香港上映。
對Ann來說,「日常豊作」賣的不止是環保產品或本地瓜菜,而是永續的理念。她在推廣這個永續「品牌」的同時,亦在推廣她認為理想的生活方式。只要Ann一日未花光積蓄,相信她仍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