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琼稱4年成立26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 盼施政報告吸納意見

【獨媒報導】立法會今年底換屆,研究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下午召開簡報會。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指今屆立法會先後成立了26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研究多項課題,包括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國安及國民教育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等,認為是「充分體現行政、立法之間良性互動,齊心為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發展出力」,期望9月份發表的施政報告會吸納當中意見。
內委會主席李慧琼先交代整體工作,指第七屆立法會在內務委員會及各事務委員會轄下,一共成立了26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研究多項課題,包括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國安及國民教育、北部都會區發展、發展智慧城市、人口政策措施,以及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等。她強調公共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小組委員會屝向政府當局提交相關政策研究報告,以及舉行跟進會議,認為安排「充分體現行政、立法之間良性互動,齊心為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發展出力」,期望9月份發表的施政報告會吸納小組委員會意見。
李慧琼
鄧家彪倡訂九龍東核心商業區政策
現時研究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最多為10個,工作期為12個月,之後由輪候名單上的委員會補上。除了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獲准繼續工作至本屆立法會會期中止外,其餘9個委員會的工作已在上月中屆滿。其中於去年6月開始工作的鞏固及促進九龍東第二核心商業區的相關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就建議,興建連接郵輪碼頭和啟德港鐵站的集體運輸系統、發展水上公共交通服務及遊艇經濟,推動工業升級轉型,並在啟德體育園舉辦更多盛事。
鄧家彪
被問到小組委員會的成效如何,上述小組委員會主席鄧家彪稱,政府早在2011年已確立將九龍東發展為第二核心商業區,但認為政府過去偏重於土地規劃和基建發展,缺乏推動產業導向及經濟活動。他指香港已「由治及興」:「每個人都要拼經濟,香港再唔係躺喺度都係興旺市場,我哋都要積極有為。」他強調政府要制訂鮮明的核心商業區政策,希望政府「除咗搞好環境,都著重向外介紹引進重點企業」。
謝偉俊
增加委員會數目?李慧琼:10個已足夠應付
至於有否空間增加小組委員會的數量上限,李慧琼重申內委會4年內有26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最後只有4個未能成立,稱議員若在會期早段提出,基本上都可成立委員會,又認為議員可以在不同途徑跟進政策,暫時認為10個上限已足以應付。
謝偉俊補充指,今屆小組委員會的數目及效率均上升,形容是「有進步」,又指很多新議員有機會擔任小組委員會主席,認為「可以幫到手處理好多政策上嘅嘢,呢個都係一個訓練上嘅進步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