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指國安法令香港重建安全環境 成更吸引國際資金安全港

【獨媒報導】政府發布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報告以「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為主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特別提到,實施《香港國安法》讓本港重建安全、穩定的環境,不僅保障市民大眾的權利及自由,亦讓香港成為更吸引國際資金及投資的安全港。
特區政府對上一次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為2021年,新一份整份報告長94頁,共分為2個編章,共6節。特區政府在報告序言中就表示,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正在洪流中砥礪前行,積極創新尋求突破,香港的核心競爭力穩固,新的優勢正在形成。
在記者會上,陳茂波先作開場發言,稱希望透過報告向社會各界及海內外清晰說明,本港社會已穩定下來,及走出疫情後近年的持續發展,認為該訊息在目前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十分重要,能讓世界各地商界、投資者更深入了解香港不同領域實況及機遇。
強調本港具內聯外通獨特優勢 事實全方位說明開放安全
陳茂波認為,世界各地商界、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及作為「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功能所帶來的龐大機遇。他指報告詳列了不同數據,闡述香港因制度優勢及不斷提升的競爭力,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企業及入才匯聚,形容成果顯著;在多項外商調查、國際排名都廣受認同:「呢啲事實全方位說明咗,香港開放安全,穩定可靠、高效同埋國際化嘅營商環境。」
除此之外,陳茂波稱多項數字均反映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提升,包括股市表現穩定向上,恆指繼去年上升18%,今年已至今已上升27%,上半年每日成交額上升120%達2,400億元,截至今年7月中,港股有52隻新股集資,集資額逾1,300億元,按年上升約6倍。
引進辦至今引入84間重點企業 創造2萬個職位
在吸引海內外企業方面,陳茂波則指去年母公司在境外的香港公司達1萬間,按年上升10%,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自2022年底至今,共引進84間重點企業,共投資約500億元,創造2萬個職位,所用的樓面面積達168萬平方呎。
另外,投資推廣署在去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共協助1,300間海內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帶來1,600億元投資。在吸引人才方面,陳茂波稱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約50萬份申請,已批出33萬份,其中22萬人已來港。
至於國際排名,陳茂波指香港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現學院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連續兩年上升共四位,登上全球第三,今年初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亦繼續位列三甲。他提到,去年10月加拿大菲沙研究所2024年度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名,本港再次排第一,三大評級機構最近亦一致給予良好的信用評級、及穩定評級展望。
指消費市道有初步回穩跡象 推多項措施支援面對挑戰行業
陳茂波特別提到,實施《香港國安法》讓本港重建安全、穩定的環境,不僅保障市民大眾的權利及自由,亦讓香港成為更吸引國際資金及投資的安全港。
陳茂波稱短期而言,本港去年經濟增長為2.5%,今年首季增長3.1%,明日將公布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估計增長勢頭將繼續維持。針對消費市道,陳茂波指有初步回穩跡象,住宅物業市場同趨穩定,當局將透過多項措施支援面對挑戰行業,包括資金周轉、市場開拓及數字化轉型,以提升競爭力及生產力。
陳茂波重申機遇大過挑戰 零售、餐飲同「穩住勢頭」
在開場發言尾聲,陳茂波稱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本港經濟結構正在升級轉型,強調「我哋睇到嘅機遇係大過挑戰嘅」。他如數家珍指,香港金融市場表現亮麗,創科產業快速發展,傳統行業亦積極轉型升級,部分面對挑戰行業,包括零售、餐飲等「亦都有穩住勢頭」。
陳茂波最後表示,宏觀而言本港有國家支持,政府各界及市民共同努力,「只要我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必定可以取得新突破,發展新嘅增長點,為香港開創新嘅局面。」
關稅措施影響本港經濟? 陳茂波:重新佈局可緩減影響
除了陳茂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都有出席,陳茂波同時預告,特區政府明日將公布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被問到如何評估本港下半年經濟增長及前景,陳茂波估計,本港下半年經濟增長維持,認為「大致上維持勢頭」。
談到美國關稅措施影響本港經濟,陳茂波指關稅戰中有不少不確定性,而本港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即出口、消費及投資,內地出口的企業已在海外、東南亞重新佈局供應及產業鏈,認為可緩減關稅戰的影響。
記者同問到外資來港,本地餐飲、零售及戲院業如何受恵。林幗瑛則稱,早前公布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連續下跌14個月後,在今年5月已轉跌為升,上升了2.4%,相信6月數字能「穩住勢頭」。她又指飲食業情況輕微下跌0.6%,初步數字顯示第二季會回穩,加上訪港旅客數字上升,第二季私人消費開支有望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