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基孔肯雅熱」疫情在內地爆發,世界衞生組織早前警告各國做好應對準備,避免疫情大規模爆發。目前在內地,單計佛山市已錄得超過5,600宗病例,而在鄰近香港的深圳亦錄首宗個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向彭博社表示,已注意到中國廣東省報告的基孔肯雅熱疫情,正評估疫情規模及範圍,報道又指CDC正計劃向中國發出旅遊警示。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又稱「屈公病」,要透過蚊叮咬人類傳播,雖然世衞一再強調該病致死率極低,但患者會因為關節劇痛而彎曲身體,留下長遠後遺症。基孔肯雅熱首宗病例在1952年於非洲坦桑尼亞出現,名稱的由來正正描述患者關節彎曲的痛苦情況。

澳門錄6宗 深圳有首例

至於內地的爆發情況,出現病例的地方已有廣州、陽江、湛江、深圳、澳門等地。據佛山衞生當局公布的資訊,截至周一佛山市已錄得超過5,600宗個案,順德區佔絕大部分,當局稱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不過佛山市人民政府今日公布,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應急預案,佛山市已於29日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響應。在澳門方面,目前則錄得6宗基孔肯雅熱個案,4名患者於潛伏期間曾到訪佛山市。


政府新聞處圖片

而在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由2020年至今,沒有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不過中心提醒因應鄰近地區錄得個案急升,加上市民在暑假期間會較頻繁外遊,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中心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政府昨日發稿,指衞生署署長林文健昨與部門代表在廣州與廣州市衞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陳斌會面,了解廣東省及廣州市最新情況及疫情防控工作。今日亦增加委派一位中心傳染病處流行病學首席醫生到訪佛山市,與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及當地疾控中心人員就基孔肯雅熱的防控工作進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