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群的士運作初期頻甩漏 創辦人指cut單已退款 相信港人「好靈活」不會白等

【獨媒報導】今年初開始試運的「星群的士」7月獲運輸署發出首個的士車隊牌照,正式投入服務近一個月。一個月內,多間傳媒先後試用星群服務,卻遇到多種問題,例如非繁忙時間無法配對司機、候車逾一小時、接單卻不赴約等。創辦人鄭敏怡今日回應稱,無法配對司機的乘客會全數退回已繳付車資,惟沒有補償,她又指不論哪個平台,都沒有保證有車的時間。她相信港人「好靈活」,若等10分鐘未有車,或已考慮其他交通工具,「或者其實佢係咪邊等緊的士,邊等緊小巴呢?其實呢個都係幾常見嘅做法嚟。」
使用派單系統後 星群指接單效率提升
星群今日聯同香港大學工學院舉行智能派單新聞發佈會,講解星群與港大合作,由港大「自主研發」供星群使用的人工智能派單系統,能夠考慮到的士電量、乘客 call 車需求、路面交通情況、的士即時位置等,再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自動生成多組司機與訂單配對方案,並指派最適合的司機接載有關乘客。其中一個派單系統例子,是假設的士司機在西營盤西隧口,有人在九龍站叫車去尖沙咀,即使的士電量充足,但策略不支持司機過海接單,平台便不會派發該訂單予司機。
不過星群再度被記者追問服務和派單問題,創辦人鄭敏怡稱,首日正式服務時「有啲沙石」,惟及後已優化,一個星期後接單效率已經提升,7月訂單數量亦高出6月一倍。
星群的士創辦人 鄭敏怡
若已接其他平台單 須手動關閉車隊派單避免重複
對於星群的士較其他的士車隊平台的價格高,鄭敏怡指星群所用的車輛都是純電動車,而且有6座豪華的士,與其他平台定位不同。有報道指星群派單予正在搭載乘客的司機,港大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柯錦濤回應稱,並非平台算法問題,可能是司機不熟悉派單系統,同時使用多個平台接單,導致該情況出現,及後已向司機溝通,希望他們熟悉派單平台的運作,包括在接其他平台的訂單時,應將星群所有的接單系統關閉,這樣平台便不會派單予該司機。鄭敏怡則稱,港大自主研發的智能派單平台會考慮天氣和電量問題,比其他平台普通派單系統優勝。
港大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 柯錦濤
無保證到達時間、無補償
至於出現乘客等候司機時間過長問題,柯錦濤稱司機或會遇到交通安全或道路擠塞等問題,平台無法保證司機何時到達,故未能提供承諾到達的時間。鄭敏怡則稱不論哪一個平台,都沒有保證有車的時間。在無法精確定位接載地點方面,鄭敏怡稱香港地圖識別有誤差是「廣泛都會發生」,乘客和司機其實都會看到乘客手動輸入的地址,不過平台使用的公用地圖未能夠準確顯示該地址,兩者互相確認接載的地址都很重要。
被問到乘客等待司機時間過長會否給予乘客補償,鄭敏怡稱沒有,不過如果沒有司機匹配予乘客,平台會自動撤銷預約訂單,已預繳的車資會全數發還予乘客,而往後派單系統會優化,減少派單時間,又指相信香港人好靈活,「見到等緊10分鐘未有車,其實會唔會考慮其他(交通工具)呢?或者其實佢係咪邊等緊的士,邊等緊小巴呢?其實呢個都係幾常見嘅做法嚟。」
的士數量未增加 再拒回應司機數量
現時星群的士擁有160輛的士,與7月獲運輸署發牌時的數量一樣,未有增加。以星群車隊申請牌照時所提出共425輛的士規模計算,應有六成的士、即255輛才達牌照標準。鄭敏怡稱未有為何時達到425輛的士設下時間線目標,僅指會陸續投入服務。她亦再拒回應星群擁有的司機數量,重申司機和的士數量不成正比,一架的士未必只有一個司機,司機亦需要接受訓練,其質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