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立法會選舉將於年底舉行,能夠提名及在「選舉委員會」界別選出40名立法會議員的選委會,需填補103個空缺,其中10席為由指明團體提名出任委員,另93席屬選舉委員。提名期本周一結束,其選舉委員方而,選舉主任接獲101份提名表格。28個界別中,有21個屬無競爭的「等額選舉」,只有7個界別料有競爭。競爭「最大」的為「新界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8人競爭6席。

參選該屆別的8人分別為工聯會的劉展鵬、曾勁聰;新民黨的廖子聰;民建聯的侯漢碩,以及未申報政治聯繫的黃寳儀、王槐裕、葉奕成及黃楚淇。


選委會選舉網頁截圖

其餘有競爭的6個界別,獲提名人數皆被需選舉席位多1席,分別是第一界別「工商、金融界」的「商界(第三)」;第二界別「專業界」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及「科技創新界」;第三界別「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的「勞工界」;第四界別「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的「鄉議局」及「港九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

獲提名人士尚需確認資格,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將在提名期結束後的14日內,在憲報刊登公告,宣布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如某界別有競爭,將於9月7日投票。選管會已安排於8月18日(星期一),在伊利沙伯體育館為候選人舉行簡介會。

坊間對選委會選舉關注度不高,《星島日報》「大棋盤」專欄日前形容公眾關注度甚低,參選人報名未通知傳媒採訪,亦未見具體政綱,「選情相當平淡」。對於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專欄指政界有傳三分一現任議員將被「換血」,惟對官員評分對議員是否能連任有決定性影響僅半信半疑。專欄引述資深建制派指,三數個不同意見的「雜音」可以接受,「只要在可控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