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貼」出賽破世大健力賽紀錄 港隊代表李健禧:盼被看見爭取基本資助

(獨媒報導)港隊代表李健禧上月遠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在世界大學生健力賽勇奪深蹲冠軍及總成績季軍,並以228.5公斤的深蹲成績打破世大紀錄(體重66公斤以下組別)。當日,他上台領獎時所穿的港隊代表制服,藍白色設計、印有香港區徽,是他前年被要求自費購買的,價值800元。
2023年,李健禧在亞太非區比賽中已經得過深蹲冠軍,同時打破香港及中國的紀錄(體重66公斤以下組別)。作為但紀錄保持者,他代表香港出外比賽前需要自行支付酒店、機票、報名費等過萬元的開支,亦沒教練陪同。如果向中國香港舉重健力總會(下稱「總會」)申請資助,需要符合參賽國家數目、比賽名次等要求,但最多也只可收到90%資助,而且到埗後的交通和飲食等支出要自行繳付,變相「倒貼」出賽。
比賽過後,他主動聯絡《獨媒》記者,希望更多人認識健力這項運動之餘,也能引起政府關注資助的問題:「我好幸運,有屋企支持,但以我所知,我有兩、三個一齊練嘅朋友,因為財政考慮而卻步⋯⋯如果佢哋參加(土耳其)呢個比賽,都好大機會有獎牌。」
他坦言,擔心過發聲會帶來後果:「我都有諗過⋯⋯唔係有諗過,係非常深思熟慮。我有擔心過,訪問之後有機會被取消代表港隊資格,但係我覺得,呢個唔止為咗我,仲有好多其他運動員。始終要有一個人出嚟講嘢,反映有呢個問題存在。」
《獨媒》記者已向總會查詢資助安排的準則及理由,截稿前未獲回覆。至於文體旅局去年檢討精英體育項目資助時,有否考慮將健力納入?文體旅局以口頭回覆:「檢討內容我哋唔會公開。」
孤身一人出賽 日常訓練為省錢聘「線上教練」
李健禧回想比賽前兩日的情況:他獨自前往賽場練習,一進去時,發現其他國家隊都有很多選手和隨行教練在場:「我自己一個孭住所有嘢、雙手拎住袋,嗰度個個人都好高大,對我好似虎視眈眈,目露兇光(笑)⋯⋯我於是搵個角落頭,嗰度有個深蹲架,不過唔係比賽用嘅深蹲架。」
「唉,真係講起都搞笑!我真係唔敢去問(其他人借比賽用嘅深蹲架)。但諗咗一陣,都係鼓起勇氣去問。我自己算係有冒險精神,但如果唔係我咁嘅性格嘅運動員,可能一個人匿喺角落就算。」他形容,那時有點孤立無助的感覺,幸好認識了荷蘭隊的代表,跟他一起打點大小事情。當李健禧提到,今次比賽只有他自己一人,荷蘭隊的隊員都很驚訝,因為他們有十多人一起出發,也一定有教練從旁指導。
更驚訝的是,原來李健禧平時在香港訓練,亦沒有當面指導的教練,儘管他是香港紀錄保持者:「總會都無特別安排教練俾我,無主動提出過呢啲幫助。所以我基本上,嗰啲比賽都係我自己一個人去。」他又提到,早前總會跟另一港隊代表方齊智爆發爭議,令他更加不想跟總會有太多交集。
目前,李健禧仍然是大學生,未有足夠的穩定收入。為了省錢,他唯有聘用「線上教練」,亦即是他會定期把練習的影片發給對方,然後收到訓練計劃的指示,一個月只需1000元。「如果實體嘅話太貴了,可能要至少$600一次。我考慮到自己有相當嘅基礎同年資,所以選擇online。」不過,他也坦言:「face-to-face(面對面指導)當然最好啦。」
沒有教練致表現失準 三次試舉兩次出錯
深蹲比賽共有三次試舉,運動員需要在1分鐘內把槓鈴桿背上膊頭,等候裁判發號指示才開始蹲低的動作,否則成績將不作計算。第一次試舉時,李健禧因為深度不足而被判定失敗,打亂了他原先的部署:「第二次試舉,我原本想挑戰230公斤,但因為第一次失敗咗,第二次試舉要保守啲,減到225公斤,變相我要去到第三次試舉,先好極限咁做破紀錄嘅嘗試。」
這裡也涉及到健力的另一個挑戰,就是運動員在每次試舉之後,需要在1分鐘內決定並向大會申請下次試舉重量的磅數。幾個阿拉伯數字,對於比賽結果有重大影響——報太少磅數可能會輸,但報太重卻有機會失敗。
可惜的是,時間非常緊迫,「我唔可能同教練溝通⋯⋯如果我做完之後,仲要將條片send俾佢、同佢匯報,佢先再話我知下一次嘗試幾多⋯⋯」李認為,教練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幫助,就是在現場作出即時的磅數判斷。
雖然李健禧最後做出228.5公斤成績(體重66公斤以下組別),打破世大227.5公斤的紀錄,但他坦言不滿意:「我覺得深蹲嘅表現,唔係我預期咁樣。我自己PB(個人最佳紀錄)係240公斤,理論上可以做得更好。」他說,如果教練在場:「我熱身嗰時,教練已經可以判斷到我趷得夠唔夠深,或者停留嘅時間係咪足夠,同埋判斷試舉嘅實際重量。」他又補充指,在比賽當天,運動員的信心通常都會大一點:「就算狀態無咁好,都想盡量搏一搏。」
李健禧又憶述,在最後一次試舉,裁判遲遲未有叫他開始,法定時間已經過了50秒,裁判才指出他的膝頭未有鎖直,需要把槓鈴桿放回原位再取出。在場其他國家的選手都為他著急,提示他只剩最後10秒時間。
他無奈地說,今次深蹲失準,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教練在場指示。
(圖由受訪者提供)
出國成本高、申資助要求多 身邊有運動員因此放棄
香港運動員為錢傷腦筋,不是新鮮事。單以今次土耳其之旅為例,經濟艙來回機票已經需要逾13,200元。為了適應時差,李健禧提早到達當地,入住大會指定的酒店,住宿四日合共4,800元。還有比賽報名費、藥檢費、當地交通、飲食等支出加在一起,出國比賽的開支不細。
事實上,目前總會對於如何審批資助的要求頗為複雜,而且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涵蓋所有項目的開支。《獨媒》記者翻查總會公布的準則,世界性比賽需要有至少8個國家參加,而運動員需在總成績達到參賽國家及地區數目的前 1/3,才會得到總費用 90%。資助項目包括來回機票、比賽前兩日及後一日的住宿、比賽報名費;換言之,其他交通或飲食的開支等,都不獲總會支持。
更甚的是,以今次世界大學生健力賽為例,原先有10幾個國家參加,但最後有些運動員退賽,只剩8個國家,李健禧才剛剛好符合要求。如果不足8個國家,總會的資助將當作亞洲級計算,所得的資金就更少。
香港運動員豈不是「倒貼」出賽?他苦笑指,這個是一定的。就算運動員贏得冠亞季軍,資助只有90%,而且很多雜項都不包括在內。今次出國,他很感謝家人資助,另外一半開支則用自己兼職賺到的錢支持。他自言幸運:「我有兩、三個一齊練習嘅朋友,因為財政考慮而卻步。而且,所有選手過去嘅成績其實都有列明,我比對過,如果佢哋參加呢個比賽,都好大機會有獎牌。」
最近,他成立ULTMIT FITNESS健身室,特地開設ULTMIT精英運動員計劃 ,凡在國際賽事上奪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不論甚麼領域,都可以優惠價使用所有服務,當中包括物理治療、專項訓練、肌力及有氧訓練、HYROX比賽訓練、營養指導及普拉提等。李健禧說,既然自己有能力回饋社會,希望付出一點。
健力在香港比較小眾 惟成績亮麗只等政府重視
翻本立法會文件,中國香港舉重健力總會在2024-25年度獲撥款325萬元,當中有20%用於「參與海外賽事」,其餘項目為「對運動員的體育訓練資助、發展計劃及體育總會職員開支」(53%)、「營運開支」(12%)、「康文署場地名義收費」(15%)。
由於健力並非「A 級」及「B 級」精英體育項目,申請資助的條件比其他項目嚴格,甚至可以說是「有成績才有資助」。然而,這樣的安排卻讓運動員感到難過:「每一個運動員去比賽都付出咗好多...... (資助安排)變相就好似係,如果我哋輸了,就等於我哋無付出,無價值咁樣,我覺得呢個係有啲難過嘅地方。」
李健禧說,他明白健力這項運動在香港算是小眾,不是人人聽過或認識,「但政府最近喺度宣傳一啲新興運動,都投放咗好多資源。既然如此,點解唔投放喺一啲本身已有成績嘅運動?」
他希望當局可以再三考慮,投放資源重心的選擇。「一開始,劍擊都唔係甲級運動,只係因為嗰個領域嘅運動員慢慢拎到成績,先令政府認識到呢項運動,然後有更多支持。」李健禧爭取的不多,只是認為如果香港運動員曾在國際賽事取得成績,總會可以首先保障他們的基本開支,例如機票。
他最希望的是,健力運動員的付出,能夠被大家看到、被政府看到:「香港雖然好細,但唔知點解有好多出色嘅運動員,見到佢哋因為無資源而被埋沒,我想幫手。」
近年,健力運動員屢獲佳績,但翻查總會網站,卻未有整合運動員在海外比賽的成績,只有兩條比賽官方網站的外部連結。
《獨媒》記者翻查運動員的社交帳號而整合資料可見,香港代表李育霖在2023年亞太非經典健力錦標賽做出213公斤成績(體重59公斤以下組別),打破亞洲青年紀錄;在2024年世界青年健力錦標賽(2024 IPF 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s),奪得深蹲亞軍。
另外,香港代表張展林曾在2023年遠赴馬來西亞,在亞洲經典健力錦標賽(Asian Classic Powerlifting Championship)打破亞洲青年深蹲紀錄(體重74公斤以下組別);今年4月,他在(香港)健力錦標賽再次做出個人最佳成績,勇奪得全場總冠軍。
立法會議員何敬康
當局拒公開檢討精英體育資助內容 何敬康:「世一」運動員應有更多支援
《獨媒》記者向文體旅局查詢,就去年檢討精英體育項目資助一事,有否考慮將健力納入、原因為何。文體旅局以口頭回覆:「檢討內容我哋唔會公開。」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就表示,過去也有運動員反映健力總會支援不足,而今次「世一級數」的李健禧代表香港出賽,卻沒有足夠資助,「當然不太理想」;他指,健力比賽不是運動員一個人可以完成,需要教練及助手協助,賽例甚至列名容許3名教練陪同,認為總會方面應該要多點支援。
至於何是否支持當局將健力納入為精英運動項目?何敬康說,精英運動需要達到相當標準才可以納入精英項目,而據他了解,健力暫時不在考慮之中;但他形容,香港健力運動員高手如雲,相信如果他們繼續在國際比賽有佳績,不久將來有可能被納入精英運動項目。
攝影:梁彥陶
記者:馮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