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補習社借殼辦學 梁振英發帖批評 有業界指影子學籍嚴重

【獨媒報導】深圳補習社「摘星教育」涉嫌借本港私校崇正中學殼辦學,教育局已按《教育條例》暫停崇正中學營辦。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就事件在社交平台兩度發文,指事件原動力就是金錢「有錢就有鬼推磨」。他表示中港融合有需要,但強調「香港小,內地大」,香港「不能中門大開」,否則內地的「大水漫灌」會令本港大樹小苗「受澇」。有業界亦指,「影子學籍」問題嚴重,批考評局未有認真核實。
深圳補習社「摘星教育」聲稱與本港私立學校崇正中學合辦DSE課程,由崇正提供學籍和校舍,摘星則負責教學。不過摘星並無在港註冊,崇正中學校監黃華安回覆傳媒時,稱對合作辦學一事不知情,最終摘星在社交平台下架課程單張,教育局則在上周五(8日)暫停崇正中學營運。
梁振英指香港「不能中門大開」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連日兩度發文評論事件,指「有錢就有鬼推磨」,內地有不少教育仲介,迎合內地家長送子女到港,香港的學校則面臨殺校「互有所求」。他指香港學校望補充本地生源不足「完全可以理解」,但認為政策執行「要做得精細」,內地生的「語文、學習方式和習慣」與港生有別,需要額外輔導和時間適應。
他稱中港融合「肯定有需要」,香港缺人就要從內地引入人才,但他強調香港「不能中門大開」,避免來自內地的「大水漫灌」令香港的小苗「水多了會受澇」。
鄧飛
鄧飛指合辦課程「常見」、事件屬個別例子
教聯會立法會議員鄧飛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指香港學校與境外機構合作「好常見,唔係太大不了嘅問題。」不過他指合作一般為增潤課程,惟崇正中學卻被「喧賓奪主」,讓境外機構處理所有課程。加上學校管理混亂,管理層聲明前後不一,令人懷疑「邊個話事」。他認為崇正中學事件為個別例子,與政府政策關係不大,教育局對私校的規管亦「完全到位」。
業界批考評局無認真核實學生學籍
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席主席黎子傑在同一節目中,則與鄧飛持相反意見,認為教育局現欠缺嚴格規管。相關「合作」亦普遍,舉例指「上海常青藤學校」在招生章程聲稱與觀塘直資中學「慕光英文書院」合辦DSE課程;「新東方香港教育」在微信稱與青衣津貼中學明愛聖若瑟中學合作;以及「瀚海國際教育」在微信表示與九龍塘私立中學「一諾中學(九龍塘)」有合作學習計劃。黎子傑指崇正中學事件之所以會備受關注,全因「摘星教育」為內地著名機構。
他認為現時「影子學籍」問題嚴重,主因為考評局無認真核實學生學籍:「考評局係從來冇核實過,淨係睇文件就算。」他促考評局追查近兩年學生學籍,確保他們在本港就讀。
梁振英
指不少「人才」無意來港發展 僅望子女來港讀書
梁振英早前發帖,指不少「高才通」家長目的僅為讓子女來港讀書。黎子傑明言認同,提到多數願意與內地機構合作的皆為Band 3學校:「坦白講佢收唔到學生,咁唯有靠內地輸到學生俾佢囉。」他認為教育局暫停崇正中學營辦係「應該同埋及時」,最終取消牌照「都唔出奇」。
20萬雙非學童將影響本地生升學
今年的文憑試多逾5,000名學生報考,多為自修生,黎子傑認為不少屬「雙非學童」,指自2008年起,香港已累積了20萬名「雙非」,撇除少數跨境學童,大部分皆於內地就學。最早一批「雙非」已達17歲,到了報考文憑試年紀,料他們將大規模湧進本港升學。
相反,本港學生有所減少,黎子傑指「尤其大家都知道黑暴嘅原因,咁走咗好唔少學生。「雙非」加上 「影子學籍」,已開始對本地生構成重大影響,今年「三大」的錄取分數已較上年高。他倡政府增加1.5萬個大學聯招的學額,並考慮參考英國A-Level,為文憑試設定國際課程,讓內地學生報考後,再經非聯招方式申請本地大學,避免與本地生直接競爭:「咁香港嘅家長都唔會嘈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