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再借「雙非」評高才政策 稱社會對內地怨氣或再現

【獨媒報導】前行政長官梁振英連日多次點評本港人口政策,指內地高才「拿了身分證後全家返回內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之後需在社交媒體上不點名回應,強調人才維持香港勞動人口。梁振英再次連續兩日發文,先質疑各類人才計劃已經批出22萬個申請:「如果有一半個案帶同家人來定居,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怎樣應付?到時再算?」他又提到,居於內地、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的高才日後或來港使用教育、養老資及醫療資源,政府亦沒有法律手段排除,認為「社會對內地的怨氣會再次出現,一如雙非和奶粉問題,我們要講講政治」。
梁振英Facebook截圖
梁振英:如22萬高才一半帶家人來港,香港教育醫療住屋怎應付?
梁振英昨日(11日)先於社交媒體發文,引述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席主席黎子傑指,雖然2012年已停止「雙非」來港產子政策,但多年來已累積20萬「雙非」學生,指內地讀書、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雙非」兒童數目很多,教育局亦無制定政策,予他們來港讀書。黎子傑更表示:「2008年是高峰,今年2025年、17歲,所以全部因為要讀中學文憑課程而來港報考大學,獲得香港學額,而香港大學學額共1萬5千個,是否需要檢討?」
梁振英認為教育界正面對的雙非學生學額問題,源於當年政府不僅容許「雙非」孕婦來港產子,而且名正言順地為雙非在公私立醫院設配額,將行為合理化、正當化,產科賺到盤滿缽滿,不過「雙非嬰」回去內地,父母沒有移居香港,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沒有解決之餘,反而為大學學額供需問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他形容「前車可鑑」,質疑各類人才計劃已經批出22萬個申請:「如果有一半個案帶同家人來定居,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怎樣應付?到時再算?」
梁振英Facebook截圖
稱不守好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將出大問題
事隔不足24小時,梁振英今日(12日)下午再發文,強調「人口決定社會的一切」,指香港最根本的人口政策由《基本法》嚴格規定,大方針包括維持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其中香港人口組成是以永久性居民為主,享有政治權利及居留權等權利,而非永久性居民則沒有。
他提到,內地人口是香港的185倍,香港在多方面對內地居民有吸引力,因此中央和香港對內地居民進入香港,以至取得香港居留權的辦法和人數限制一直十分𧫴慎,例如在2003年經過反覆思量後,才容許內地49個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遊」進入香港旅遊,以及運用配額嚴格限制每年從內地持單程證進入香港的內地居民。
梁振英強調《基本法》對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資格,主要是嚴守頭門,當中中國公民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途徑有三,包括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以及上述兩項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他坦言:「以上的1.、2. 頭門不守好,不僅眼前出問題,將來3.這個尾門還會出大問題。」
指不知多少高才來港用資源 社會怨氣或再現
他舉例指,「雙非」可通過居港連續七年以上成為永久性居民,日後在內地或外國出生的中國籍子女也將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而今天種種人才計劃下的人才,七年後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返回內地,之後在內地所生的中國籍子女也將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他直言:「香港將會有多少目前在境外的永久性居民來港用經常性的教育、養老資源,或一次性的醫療資源,沒有人知道,當這些權利被行使時,也沒有法律手段排除,政府會措手不及,社會對內地的怨氣會再次出現,一如雙非和奶粉問題,我們要講講政治。」
他最後更強調人才計劃下的審批必須「嚴辨真偽」,複檢要「嚴上加嚴」,「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不能打折促銷」,因為政治、社會、經濟、政府財政和國際關係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