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2022年中完成「檢視大嶼山的交通運輸基建網絡及旅客接待能力的研究」,近日亦擬發展「南大嶼康樂走廊」,需改善南大嶼山交通。當局擬於嶼南道(長沙至梅窩段)進行的小型道路改善工程,擴闊兩個彎位。有區議員稱,嶼南道共有23個彎位,約75%皆無法讓兩部車輛同時行駛,「望日後每年做一個(擴闊工程),十年有十個」。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向離島區議會提交的文件,擬分別於近貝澳公眾停車場及近南山公廁的兩個彎位進行,完成後能同時容納兩部12米長的雙層巴士同時駛過,以及設緊急停車處。

螢幕截圖 2025-08-13 上午10.02.01

螢幕截圖 2025-08-13 上午10.01.50

離島區議會交通委員會昨日討論,議員對項目表示支持。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何進輝指,嶼南道入梅窩的彎位總共有23個,其中有四份三的彎位都無法讓兩部車輛同時行駛,「希望日後每年做一個,十年有十個」。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廖智遠指,嶼南道周邊有不少斜坡,而且屬郊野公園範圍,需考慮各種限制。

11月實施「粵車南下」 運輸署將提供「資訊小錦囊」予內地車輛

今年11月料實施「粵車南下」,粵車可直接進入香港市區,初步計劃每日設100個配額,並會視乎情況再增加,每次可逗留3至4天。會上亦有議員提出討論,運輸及物流局書面回覆指,政府正制訂確實的實施安排,並向粵車司機提供「資訊小錦囊」,當中包括駕駛指南短片及介紹「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讓旅客獲取交通消息和各區停車位資訊,並引導入境市區的車輛至不同地區或景點。當局稱相信「粵車南下」能與「港車北上」產生協同效應,帶動粵港經濟發展,「粵車南下將開啓內地居民赴港新模式,讓香港百業受惠」。

無標題

有議員關注「粵車南下」或致交通擠塞,區議員羅成煥倡增加東涌新市鎮泊車位,並進行道路擴闊工程解。他又提到粵港兩地行車習慣不同,「自己喺大陸揸車都會唔適應」,建議運輸署與內地交通部門合作,為「粵車南下」的司機做好提前培訓。民建聯葉培基亦建議當局硬性規定入境司機觀看短片及閱讀「資訊小錦囊」。

工聯會劉展鵬關注市區是否已有足夠旅遊設施和配套,他指內地司機不熟悉香港的禁區,以及進入停車場的方法,「喺內地好多地方就係簡單掃描車牌或QR code,香港多數用八達通,當佢哋冇做好準備時,會做成交通不便嘅狀況。」

本港的行車隧道使用「易通行」,劉展鵬問及有否方法確保粵車皆有裝設,指如內地駕駛者因沒有繳費而被追討費用將進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