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首階段即棄塑膠產品的管制實施已有一年多,第二階段「走塑」的落實日期說法由「暫定2025年」改為「未有推行時間表」。環保署今日推出「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公開招募本地餐飲業界試用各類非塑膠容器,並就產品功能表現提供意見,署方指已有近百個餐飲品牌和近30間餐具供應商參與。翻查試驗計劃網頁,並未有提及試驗計劃為期多久,或者第二階段「走塑」的時間表的最新目標,署方僅表示在立法進一步強制使用替代品前,政府會「充分考慮」相關非塑膠替代品的成熟度、普及性和可負擔性,並「務實推進」減少使用塑膠。

「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的網頁介紹,試驗的產品包括各類型非塑膠的外賣杯、杯蓋、食物容器及食物容器蓋。食肆和顧客都可以透過網上表格提供意見,按強度、耐熱度、耐水性、使用方便性、價格等表現評分;顧客亦可附上餐具時損壞或滲漏情況的相片。

螢幕截圖 2025-08-15 下午4.52.03

螢幕截圖 2025-08-15 下午4.49.44

為耐熱、耐水、 耐酸等項目評分

有關食肆的意見表格,對於評分標準的闡述較為詳盡,例如耐水性「欠佳」的標準包括遇水後結構迅速破壞;耐酸性若能完全抵抗酸性食物,例如柚子和醋,沒有出現分解或變色,則算「優良」;有關容器能否避免米飯或麵條在變乾時黏附表面,食肆可以評分,如果食物嚴重黏附於容器,難以清除,實於「欠佳」。

環保署今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現時非塑膠容器替代品還在發展中階段,雖然有不少產品,但還未能完全滿足業界所有的應用場景需要,署方期望透過試驗計劃,向參與計劃的非塑膠容器供應商將提供優惠,鼓勵餐飲業界試行並按各自情況逐步擴大使用非塑膠容器,「無需等待完美替代品的出現」。同時署方亦希望收集更全面的應用數據,協助改善產品設計和供應鏈。

螢幕截圖 2025-08-15 下午4.55.11

「溫提」推出前可先內部測試

另外環保署建議,食肆可以就首次試用的替代品,在推出合顧客實際使用時,可以先進行內部測試,或在個別店舖進行逐項市場測試,無需要一次過伓部採用替代品,也可以使用不同替代品。

環保署發言人在新聞稿強調,「在立法進一步強制使用替代品前,政府會充分考慮相關非塑膠替代品的成熟度、普及性和可負擔性,以保護環境、符合業界需要,和市民接受為目標,務實推進減少使用塑膠」。

《獨媒》向環保署查詢「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為期多久,以及第二階段「走塑」的最新時間表,正待署方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