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每年夏天,各大專院校的迎新營(Ocamp)總是網上熱話。玩甚麼房game、男女生之間有何身體接觸、組爸媽的玩笑是否「踩過界」——對於未經歷過大學生活的新生來說,單看網上各種傳言,難免對Ocamp感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於是,幾位來自大學社工系的學生自發組成「Ocamp關愛隊(暫名)」,開設同名的社交媒體專頁,從權力關係、群眾壓力等角度出發,分享各式小提醒:新生與組爸媽之間的權力如何不對等?何謂有意義的同意(meaingful consent)?如果對某些說話感到不適,新生可以如何應對?

《獨媒》邀請四位版主接受文字訪問,請他們講述開設專頁的原因及目標。其中一名成員分享,自己也經歷過Ocamp帶來的創傷,盼透過公開文章和資訊,「俾所有係Ocamp嘅人員都更有意識暸解權力關係,同埋尊重個體嘅意願同節奏」。四人又表示,希望以女性主義角度推動校園性別平等,盼未來舉辦實體共學活動、監察及支援校園性暴力事件等。

圖輯 - 1

圖輯 - 2
圖片來源:IG@ocamp_careteam

問:你們是甚麼背景?

我哋係四位來自同一間大學社工學系嘅學生,自發地開咗呢個page。

問:為甚麼會開設這個專頁?

我哋四個都有喺日常關注女性主義,開page嘅源頭係想關注校園性別平等嘅風氣。而關注Ocamp只係其中一個用女性主義角度關懷校園生活嘅方法。因此我地係用(暫名)嚟稱呼acc名,因為我地都有更多嘅事情想做同埋可以做。

問:開設專頁前,你們有甚麼要準備?

我哋開設page前,有再問身邊嘅朋友關於佢哋嘅Ocamp經歷。但因為我哋自己都用過唔同身份參與過Ocamp,所以都結合咗好多個人觀察,同埋日常關於Ocamp嘅討論落文章入面。

問:有甚麼目標或期望?

我哋希望用女性主義角度,係校園推動性別平等。但因為我哋依家都仲係好初步構思嘅階段,所以未可以講實我哋之後點發展。但我哋有諗過好多可能性,其中一個係關注校園性暴力。

我哋覺得我哋page嘅理念同行動可以好流動,只要透過四個人嘅溝通,大家都覺得啱vibe又有capacity就可以去做。無話一定要fix死做啲咩,或者要用咩方式做。

我哋最希望可以連結到不同大專院校嘅學生,一齊推動多啲校園嘅討論及行動。

問:開page至今,有沒有收到求助或詢問意見的DM?

暫時未有。

問:可否分享自己參與Ocamp的經歷?有沒有遇到過感覺不舒服的情景?

以下係其中一個admin嘅個人經歷: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由性別組織舉辦嘅Ocamp,但反而佢地會濫用大家都係「關注性別議題」嘅人,而無界線地開黃色笑話或揭露。例如:夜話嘅時候玩房game,無講過ground rules/問過consent就開始討論大家嘅性別經歷,用紅黑呢個遊戲問大家「接唔接受到食洋腸/無套中出/3P?」等等。

亦用「一定要齊人先開始」嘅群眾壓力逼唔想參與房game嘅人留低。佢哋有輕輕講過「大家唔舒服,可以唔講或者唔玩㗎。」但有成三十人望住自己嘅時候,根本無可能唔講或者走。

會話呢個經歷帶俾我嘅創傷比一般學系/唔係關注性別嘅Ocamp更多。因為係呢個性別Ocamp,會覺得大家都係open-mind,好願意討論性別嘅人,大家性別相關經歷/知識又會比一般人更多,討論深度會再深同personal啲。

我一開始係好信任呢班人,但佢哋係開始相關討論時無好好inform大家選擇參與嘅程度,及大家對於討論嘅接受係幾多。所以佢哋咁做,我有種被背叛咗嘅感覺。我其實願意同討論或分享我嘅性別經歷,但希望係要有consent同埋感到安全嘅情況下發生。

問:除了在社交媒體發帖,會否以其他方式推廣專頁資訊?

我哋除咗開post,前排都有喺大學o day嘅時候返學校派傳單,希望被新生見到「欸,原來係有人關注Ocamp入面發生嘅事喎」,俾佢哋知道有人嘗試去營造更好嘅迎新環境,同埋俾佢哋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其實Ocamp會發生咩事呢?

文章中嘗試拆解點解係Ocamp入面咁難拒絕人,同埋點解以往會發生過一啲違反意願嘅事件發生?可能係因為新生同爸媽之間權力不對等,都有可能係群眾壓力嘅原因。希望俾所有係Ocamp嘅人員都更有意識暸解權力關係,同埋尊重個體嘅意願同節奏。

未來都希望會有啲實體嘅共學活動、回應校園發生嘅性別事件,同埋係校園性暴力事件中進行監察及支援。

問:多年來,網上一直有各種關於Ocamp的討論。據你們觀察,Ocamp在大眾眼中印象是否負面為主?你們有沒有甚麼想法想分享?

Ocamp一直係大眾印象都係好神秘,有好多內幕大家未必會好公開透明咁講,所以未玩過Ocamp嘅人可能真係唔知Ocamp會發生咩事。

或者大家一放上網講嘅都係唔好嘅先會攞出嚟公審,好嘅practice又未必會公開表揚。變咗公眾接收到Ocamp嘅印象都好似好負面嘅感覺。

其實我哋都觀察到有啲Ocamp都真係會好關懷同尊重新生,所以都唔想變咗係對所有Ocamp都得批評。我哋都知道有啲組爸媽同籌委係好有心想做好啲,但奈何人手或培訓不足,所以佢哋真係無辦法做到咁完足。所以我哋想透過公開資訊,令新生都做好心理同應對準備,可以照顧自己同其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