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黎否認所有控罪,審訊橫跨逾一年半,辯方今(22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繼續結案陳詞。辯方強調法庭應將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納入考慮,並強調:「表達意見不是違法。」不過法官杜麗冰以美國和英國為例,當地人民可以自由地對巴勒斯坦表達意見,但仍有人被拘捕,顯示政府的容忍也有限度。杜官又指,人們可以滔滔不絕地說「表達自由並不犯法」,但是「表達自由並非絕對」。杜官又指,本案情況並不僅是兩名老漢在點心桌上愚蠢地談論時政,而是黎發布一個直播節目,所有人都可以線上觀看。辯方重申,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沒有以任何方式請求制裁。

辯方指需全盤考慮整場對話 若果只抽取某一部份「過度分析」是危險的

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繼續陳詞。法官昨日關注,黎在2020年11月的對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中,向節目嘉賓、以色列前副總理夏蘭斯基提到,他與那麼多外國人對談,可能會被視為「勾結外國勢力」,是「大罪」,但是他不能退縮。法官質疑黎堅持做他所作的事,不理會法律風險或後果,上述言論證明到他的決心。


左起:資深大律師 彭耀鴻、大律師 Marc Corlett

彭耀鴻今進一步解釋,需整體地檢視這一集、考慮上文下理,夏蘭斯基先講述他的生平,繼而講述他在蘇聯政權下的遭遇等,他怎樣決定不退縮,如果退縮的話便不再黑白分明(no longer had moral clarity),因此黎表示不能退縮,意思並非談論實際行動,而是他的心態(state of mind),並不代表他有意請求外國制裁。

辯方續指,若果全盤考慮整個對話,黎意思只是會繼續跟外國人對談、表達他的觀點,而不是在《國安法》生效之後繼續請求外國制裁。辯方強調,若果只抽取對話的某一部份,然後「過度分析」,是一件危險的事。

官質疑黎指「習近平嘗試清除香港人」是否在呈現敵意

法官杜麗冰指出,黎在節目中談及70年代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指習近平心態就如當年毛澤東般,想清除香港人及香港人的價值。杜官質疑,黎是否在呈現一種敵意、是否鼓吹「敵對行動」?辯方多番強調,不應以字面意思去理解有關言論,若考慮上文下理,便知道不會是字面的意思,亦不是指政權派出軍隊、開槍射殺街上的人民。

杜官強調,黎是指「習近平嘗試清除香港人」?辯方指,黎的言論並非引入任何敵對行動,只是在表達他對習近平的個人觀點。杜官繼續質疑,黎不只是表達個人觀點,更是向香港人,甚至是外國人呈現一幅畫面。

辯方回應指,黎談論的是中國文化大革命,重申並不是請求外界針對中央政府實施敵對行動,又引述黎稱:「我們不是他的敵人,而他不是我們敵人。我們的敵人是邪惡。」、「當他做邪惡的事情時,他所做的事便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不把他視作敵人。」辯方堅稱,黎只是想說習近平不是香港人的敵人,習近平不需要打壓異見,也不需要將《蘋果》關閉,不需要清除香港人的聲音。

法官李運騰則指,黎所做的事情是散播恐懼,他的言論似乎在說香港情況比文化大革命時期更糟。李官又指,黎在節目中聲稱中國內地與香港人的價值不一致,如果某些人與黎抱持相同想法,當他聽到黎的言論時,他不會害怕自己會被清除嗎?辯方則指,黎只是提出糾正錯誤的施政決策,因害怕香港人所珍惜的價值會失去,而某人提出糾正施政的言論不應該受到指責。

辯方:希望政府作出改變並不是違法

李官又指,黎似乎經常在節目中表示:「如果不改變中國的話,中國便會改變我們」,似乎在提議「中國是會被改變的」?辯方舉例指,正如荷里活電影帶來一股浪潮、影響著香港人般。

杜官指辯方提及美國,「那麼有關巴勒斯坦的示威呢?」,當地有人因此被拘捕,佐證這不是表達意見的問題,而是程度的問題。辯方回應時強調:「表達意見不是違法。」

李官聞言問,黎是單純表達意見,還是實際上鼓吹一些訴求?李官籲辯方正面回應控方的案情,表達意見是一回事,但是鼓吹一些事情是另一回事。辯方指,希望政府作出改變並不是違法,正如特區政府更換過好幾屆,中國政府亦改變過,現在已經再沒有文化大革命。杜官隨即打斷指,中國政權沒有更迭過,至今仍然是中共執政。

法官李運騰指,鼓吹利用外國勢力使政權改變,是否有問題?辯方重申,提倡改變並不是犯法,甚至提倡兩國之間進行「不友善的談判」,互數對方的不是,只要沒有鼓吹制裁、封鎖或敵對行動,便沒有問題。

官舉例指英美有巴勒斯坦示威者被捕 指表達自由並非絕對

杜官指,就算是外國例如美國和英國,人民可以自由地對巴勒斯坦表達意見,但仍有人被拘捕,顯示政府的容忍也有限度。杜官又指,人們可以滔滔不絕地說「表達自由並不犯法」,但是,「表達自由並非絕對。」

辯方回應指,當然政府需要設下界線,使市民在界線之內表達意見,但是表達自由乃《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

杜官反駁指,黎的情況並不僅是兩名老漢在點心桌上談論時政,而是發布一個直播節目,所有人都可以線上觀看。辯方重申,黎沒有以任何方式請求制裁。

黎形容警權坐大、無法無天 官質疑散播恐懼

法官杜麗冰亦質疑,黎在節目中要求拜登政府將無關貿易的議題列入貿易談判的條件。辯方重申,貿易談判乃關於雙方討論及達成一種合約關係,並非一種「敵對行動」。

杜官另提到,黎在節目中形容警隊權力坐大、某程度上「無法無天(lawless)」,「當警隊想拘捕任何人的話,司法系統會容許他們這樣做。」黎又指,如果警隊想改變形象,那麼中共對香港特區的打壓便要改變;如果任由警權坐大的話,警隊便會愈來愈猖獗。杜官質疑黎的言論是散播恐懼。

辯方則堅稱,這是黎對於警隊應怎樣重建形象,給予具建設性的提議。杜官指,黎上述所說的警隊情況最終並未有發生到。辯方同意最終沒有發生到,但是黎某程度上是在提議改善政策。

辯方:言論自由不是只說政府喜歡的說話

辯方下午陳詞圍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基本權利,要求法庭裁決時考慮有關基本權利的重要性。辯方引案例指,言論自由代表市民可以表達心裡所思所想,對於民主社會的發展是很重要,又指言論自由並不是只說一些政府喜歡的說話。

法官李運騰表示,他們對這些基本權利沒有爭議,但是本案的特定問題是,黎有否參與涉案協議,請求外國制裁或敵對行動,而且不只牽涉言論自由。辯方表示,新聞自由在本案而言也很重要,控方的指控是黎利用《蘋果》作為平台,去發表煽動刊物和請求制裁。


法官 李運騰

李官則回應,如果黎利用《蘋果》作為平台去請求制裁、封鎖或敵對行動的話,「那麼表達自由不能幫助到你。」辯方強調,不論是文章、影片或社交媒體帖文也好,法庭可以有多種解讀方法,又提醒法庭在判斷涉案文章是否具煽動性、是否行使言論自由的表達時,需採用「毫無合理疑點」的標準、推論必須是「唯一及合理」,強調市民有自由行使言論自由,傳媒亦有責任發布文章呈現不同觀點,而不只是呈現對政府有利的觀點。辯方亦強調,這些自由權利在《基本法》和《國安法》下均受到保障。

官:不應只考慮專訪報導 需考慮整體編採政策

辯方指,傳媒的功能是替公眾擔任監察機構,將不同與公眾利益相關的議題帶入公眾輿論。辯方引用歐洲人權法院案例,有週刊訪問被土耳其政府視為非法組織的「庫德工人黨(PKK)」領袖,該週刊因而被裁定發布宣揚恐怖組織和提倡庫德族分離主義的政治宣傳,下令沒收刊物和判監。歐洲人權法院則認為,如果報導內容不涉傳播仇恨言論或宣揚暴力,純綷「表達決心」,有關報導應該受到保障。即使是訪問恐怖組織成員,該報導對於民主社會中向公眾提供資訊是重要。

法官杜麗冰質疑上述案例只涉及訪問報導,與本案無關。辯方指出,161篇涉案文章中也有包括「屠龍小隊」成員的專訪。杜官接著指,法庭不應只看該些專訪報導,而是要看案發當時的整體編採政策。

法官李運騰指,有的文章在表面上看似清白(innocent)和模棱兩可(ambivalent),法庭需要判斷文章背後是否有煽動的意圖。辯方強調,報章的確需要向公眾呈現資訊。

李官提到,辯方未有在本案中挑戰煽動罪的合憲性,而且原訟庭須受上訴庭判決的約束,因此根據上訴庭就譚得志案的判決,《刑事罪行條例》第9及10條煽動罪便是合憲、沒有過份地限制市民基本權利。這時,法官李素蘭亦開口表示,他們熟悉有關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原則。法官杜麗冰補充,PKK案例與本案議題並不相關。

辯方:不同媒體有不同立場、《國安法》不是「皇牌」

辯方遂引述譚得志案的上訴庭判詞,指《刑事罪行條例》第9(1)條須與第9(2)條一併解讀,第9(2)條列出四種情況可構成合法辯解,包括言論旨在指出施政不足、旨在糾正憲制上的錯誤或缺點、旨在消除居民間的敵意等,若與言論自由的原則納入考慮的話,不難看到,不論一個人批評政府和司法機關的聲音有多強烈、激烈或批判性,都不會構成煽動意圖;有關條文區分了「合法言論」和「非法言論」。辯方強調,《國安法》並不是一張「皇牌」。

辯方亦指,不同傳媒機構有不同立場,本身並無不妥,例如《大公報》從某一方的立場說了一些說話,《蘋果》亦會從另一方的立場說另一些話,正如在法庭上,彭耀鴻代表黎智英陳述立場,控方亦表述他們一方的立場,最終交由法庭作出決定。

法官李運騰亦關注,前《蘋果》楊清奇曾供稱《蘋果》以「擦邊球」方式避開《國安法》。如果楊清奇寫了一些可能具煽動性的東西,但是黎未有在「飯盒會」上叫停他,又或者明言要求楊繼續撰寫有關文章,會否構成一項環境證據可讓法庭考慮?辯方指不會,因「擦邊球」的目的是留在「界內」而不是「出界」。辯方又指,本案只涉及「串謀」控罪,如果161篇涉案文章中只有一篇「出界」,也不能證明涉案「串謀」存在。

辯方又指,即使黎有下達編採指示,可是黎的指示可謂抽象或模糊,他亦未有出席《蘋果》員工的日常運作會議,因此最終發表的報導或文章不一定具煽動性。

辯方陳詞未完,下周一(25日)將繼續陳詞。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結案陳詞 第4日
辯方:黎智英僅「紙上談兵」猶如市民茶餐廳論政 官質疑網上對談含「隱晦請求」

結案陳詞 第3日
控方:黎智英背叛國家利益 辯方:支持人權、反對警察濫暴沒有錯

結案陳詞 第2日
控方:黎製造中國虛假印象 引外國懲罰 仍可被視為間接「請求」制裁

結案陳詞 第1日
控方稱毋需證明外國接收到制裁請求 戲謔是否需傳召特朗普上庭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