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去年2月4日的香港對國際邁阿密表演賽,球星美斯未有出場,引起牽然大波。主辦方最終在壓力下,撤回1,600萬「M」品牌計劃資助申請。政府當時稱將與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全面檢視審批及監管機制,原定去年第三季完成。不過文體旅局至昨日才公布優化計劃,未來最優先資助國際賽,表演賽則每半年只挑選不多於三個。資助額方面,亦不會每個項目皆批出1,500萬,而是按評分制設定資助額,直接資助額加配對撥款由600萬至1,500萬不等。

「M」品牌計劃於2004年推出,當局在2023年4月亦曾「優化」,包括設定資助上限為1,500萬。文體旅局今年就財政預算回覆立法會,在2024/25年度,涉「大型體育賽事」的資助額為3.3億,「表演賽/邀請賽」則為3,200萬。

羅淑佩:是否屬國際賽為主要考慮因素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昨見記者時,公布「M」品牌計劃檢討結果。她稱為更精準分配資源,支持「高質素和具經濟效益」的大型體育活動,將對申請進行更嚴格的甄選,包括聚焦於國際性公開賽事、調整評分標準,按評分設定資助賽及強化監察機制。


羅淑佩(資料圖片)

記者問及剛於啟德體育園舉行的「香港足球盛會」及去年的國際邁阿密賽事,性質上皆屬表演賽,「國際體育盛事」或國際賽定義為何?羅淑佩指是否屬國際賽為主要考慮因素,例如涉爭取國際排名或分數的賽事,包括今年資助的世界桌球錦標賽及世界女排聯賽。不過她亦提到,足球盛事有世界強隊,亦屬國際賽「元素」。她稱會考慮其他表演賽,但會更看重其經濟效益。

大型體育賽事直接資助將逐年減少

「M」品牌計劃新一輪「優化」下,當局稱為提高政府資助撥款的效率和效益,將集中支持世界級水平的「大型體育賽事」,至於「表演賽/邀請賽」,當局在一個申請周期(半年)內收到的申請,將按各項目的優勢例如參與球星、隊伍吸引力及經濟效益等不同因素一併考慮,「一般情況下」一個周期只會選擇不多於三項「表演賽/邀請賽」。

評審機制亦將作調整,其中考慮「大型體育賽事」時,將特別考慮項目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成效,而「表演賽/邀請賽」則特別考慮旅遊推廣及經濟效益。


資料圖片

「大型體育賽事」在「優化」後,直接資助額將逐年減少,由第一年最高600萬逐年減少100萬至第三年最高400萬,當局稱為「鼓勵主辦單位逐步增加尋求私人贊助的金額」以及「推動業界邁向產業化發展」。

此外,當局將以先導計劃形式,試行增加在非康文署場地舉辦活動的補助金,由100萬增至300萬。

未來申請「M」品牌計劃,亦需在舉辦活動前至少六個月提出。監察機制方面,當局會在活動前發放最多五成資助,局方會按關鍵績效指標目標等作評核,或會調整最終發放的資助額。

上述「優化」措施,將適用於今年9月25日以後收到的申請。

霍啟山:聚焦國際賽事是好事

中國香港足球總會主席霍啟山今早出席港超聯季前新聞發布會,《獨媒》問到M品牌活動將聚焦國際賽事,他認為是好事,指政府非常支持舉辦更多國際盛事,「檢討完不斷去提升」,尤其令本港在國際環境中更有競爭力,因為全球國家及地區均希望爭取舉辦頂級球賽,及邀請球星到訪當地,

霍啟山認為,隨著本港擁有更多場地、資源及彈性,將有更大動力及條件把更多比賽帶給球迷。他表示,只要比賽性質是好的,政府便會支持,並舉例指日前舉辦的沙特超級盃便十分難得,當日更有逾160個國家直播賽事:「可以話係香港第一次舉辦,都係我哋東亞第一次,所以係我哋爭取返嚟,通過呢個比賽氣氛非常好,可以帶到球星同埋沙特超級盃正賽嚟香港。」

被問到會否繼續舉辦該項賽事,霍啟山稱今次只是開始,指沙特阿拉伯將舉辦2027年亞洲盃、2034年世界盃,足總在與沙特簽訂合作協議後,便已獲得沙特超級盃來港舉行:「只係一個開始,下一步會加強合作,只會更緊密合作、更多比賽。」

至於會否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行,霍啟山透露,沙特足協主席上周五訪港,曾與對方一起參觀啟德體育園,並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會面,簡介本港政策、球場,爭取更多比賽來港舉行。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