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港人到花蓮做「鏟子超人」:無論住邊都應該盡公民責任

台灣花蓮馬太鞍溪上游一座巨型堰塞湖上周二(23日)因「樺加沙」帶來豪雨而溢流,洪水夾雜土石瞬間傾瀉而下,衝擊位於下游的光復鄉。(受訪者提供)
(獨媒報導)超強颱風「樺加沙」日前先是經過台灣再吹襲香港,雖然香港市面目前已大致回復正常,沒有造成嚴重傷亡屬不幸中之大幸。但在台灣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一座巨型堰塞湖上周二(23日)因「樺加沙」帶來豪雨而溢流,洪水夾雜土石瞬間傾瀉而下,衝擊位於下游的光復鄉,大量房間一瞬間被淹,水深最深時近1層樓高,造成嚴重災情。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最新統計,截至周二(30日)共有18人死亡、6人失聯、114人受傷。
今次災難導致大批市民流離失所,甚至痛失親人,受災戶之一的蔡先生向《獨媒》表示,事發當日下午突然聽到街上有人大叫「水來了,快走!」,趕忙通知親友逃往高處或住所的二、三樓避難;洪水過後,他開設在光復車站旁的地政事務所大門被沖毀,內裡滿是泥濘,但他無睱多想,一心前往協助搜救。
他說,不少老人家行動不便,受困瘀泥堆積的家中,於是號召熱心人士協助,連日來用揹的或用擔架助長者脫困。待完成第一時間救人,他回到事務所卻有意外驚喜,「原先的大量瘀泥已被清走,相信是志工(義工)主動幫忙,感覺特別暖心,『好人有好報』原來是真的!」

災民蔡先生的事務所內瘀泥被「意外地」清走,笑言好人有好報。(左圖)災民郭小姐的服飾店佈滿泥濘,她要慢慢清理。(右圖)
花蓮人:甚麼風災、大地震都經歷過了
另一名受災戶郭小姐到了周二(30日)晚,仍在路邊處理從她的衣飾店內鏟除的瘀泥,以便相關單位運走。她說,得悉洪水來襲立即拉下鐵閘,把店門關上,跑到二樓躲逃,從窗口望出去,洪水不斷湧進附近建築物,她一樓的店面也難以倖免。
「很多衣服及布匹泡在污水中,即使清洗乾淨也難復舊觀,損失可謂難以估計,相信最快也要半個月時間來整理店舖」,然而,郭小姐娓娓道來心中似無半點波瀾,「只不過甚麼風災、大地震我都已經歷過罷了」。
今次天災亦顯示台灣人善良的一面。一方有難百方支援,事發後數以萬計台灣人搭火車湧進災區,各人自發性帶鏟子,合力清理泥濘,幫助災民重建家園,他們都被稱讚為「鏟子超人」。而這群「鏟子超人」中還有在台港人。
在台港人同視台灣為家 無分彼此落力救災
周日(28日)在台港人李先生手持鐵鏟水鞋搭火車到花蓮,整架火車擠滿前往光復鄉方向的「鏟子超人」,雖然擠得像「沙丁魚」,但大家沒有一句怨言。他覺得「一大班人互不相識但又目標一致,好amazing」,這種場面絕對是很震撼的生命教育。
花蓮馬太鞍部落是台灣女子足球的搖籃之一,不少球員看到家鄉的受災畫面都甚為難過,而一直關注台灣足球發展的港人李先生,也曾在花蓮待過一段日子。看到馬太鞍溪橋樑被沖斷的畫面,他立即致電慰問相熟的球員,當中有人更一度失聯。
感受過花蓮人的熱情,李先生希望能做點甚麼,於是決定動身。他說一步出光復車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群群「鏟子超人」,每人分批領取口罩、手套、水等物資後,就到需要幫助的人家中進行任務。李先生指感覺很特別,雖然眾人來自四方八面,有大學教授、燒烤店老闆,但整個過程卻井然有序,彼此默契十足,「以部隊來形容也不為過」。
他續憶述,聽到有3名高中生是趁著台灣教師節連假,從台北乘車4個多小時前來花蓮幫忙,甚至沒有告訴父母,怕被阻撓;李生說「當年我中學果時剩係識打機,邊有咁熱血,睇返都有啲慚愧」。
災民港人互打氣 「香港人加油」
李先生覺得自己投身成為「鏟子超人」行列是對的,他說:「只要一開口,就會被問『香港人?』,然後互相說聲加油,沒有差別待遇,彼此都頂著烈日,可能比上班更認真地做認為對的事。」
另一位在台港人湯先生亦自發組團,上周六(27日)與另一位港人駕車到災區幫忙。他認為「無論住邊,都應該盡公民責任,一旦地方有事發生,更應該挺身而出,伸手幫忙」。湯先生這兩天主要將淤泥清理到路邊,以便大型「怪手」將淤泥清走。當有台灣人知道他來自香港時,也大叫「香港人加油」,甚至與他相擁,感動落淚。
湯先生感受到在天災下人民的無力感,但希望自己微小的力量能為災民打氣,「最觸動我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有車的幫忙接送,有力氣的幫忙搬物資及清潔。唯有團結才能發揮力量」。
多國關心台灣災情
國際方面,也非常關心台灣花蓮的情況。美國在台協會( AIT)轉貼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Tommy Pigott的帖文,向罹難者的家屬與摯愛致上誠摯的哀悼與慰問,「我們的心與他們以及所有受影響的社區同在」;日本首相石破茂及法國在台協會也發文,向罹難者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則在主持禧年彌撒時,特別為包括台灣在內,受樺加沙颱風侵襲的國家中不幸遇難、失蹤、流離失所者以及救災人員祈禱。
台灣總統賴清德周一(29日)指,希望能在中秋節前,協助民眾恢復日常生活。他並說不論是「鏟子超人」、「義煮超人」、「物資超人」,還是協助分享資訊的民眾,每個人都是救災超人,「都是台灣堅強後盾的關鍵一分子」。
堰塞湖的形成源於山崩、土石流、地震等突發地質事件,造成大量土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湖泊;馬太鞍堰塞湖因去年地震與颱風豪雨形成。由於堰塞湖的堰壩多由鬆散崩塌物組成,所以並不穩固。當遇到持續降雨或湖水水位上升,壩體容易被沖刷或侵蝕,導致潰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