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施政報告》提出將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工聯會關注北都區內的新街道及設施命名,提倡以國家科技成就、歷史文化元素命名。《星島》記者問到,會否建議以建設北都的「功臣」命名,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名字,即「李家超道」。行會成員、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所有對國家歷史及建設有貢獻的人都可列入考慮範圍,但強調最重要是公眾參與,「如果公眾好多人覺得呢個名好喎,咁自然就會有呢啲名出現」。

工聯會早前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向市民就新街道名稱徵名,有市民提議以「五嶽」、「天宮」、「悟空」、「蛟龍」、「神舟」、「繁縷」、「海員大罷工」及「省港大罷工」等命名街道。

七成受訪者倡加入中國文化元素 稱有助增強國民身份認同

在調查中,逾七成受訪者指政府在為北都新增街道及公共設施時,應加入中國歷史文化元素,稱有助增強市民對國民身份認同。此外,六成一受訪者建議加入「名山大川、著名景觀元素」,五成八受訪者建議以「國家科技成就」命名。

另有五成半受訪者提倡以「地方史、抗戰及紅色歷史」及「民族英雄、歷史偉人」命名。至於具體命名建議,不少受訪者建議可歸納為名山大川、科技元素、古典文化、歷史典故及鄉郊文化,包括「五嶽」、「黃河」、「天宮」、「悟空」、「蛟龍」、「神州」、「繁縷」、「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等。

工聯會提出5大命名建議,包括向市民徵名、按片區功能命名、添加國家科技成就及歷史文化等元素、康樂及休憩場地設計融入文化主題,及政府定立命名明確指引宣揚正向價值觀,並建議政府舉辦「北都街道及公共設施名稱徵集活動」。


鄧家彪

指現時有街名過於簡樸 鄧家彪:可更具創意

北部都會區以「片區」模式開發,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每個片區均應有主題,建議當局按片區功能或佈局為街道及公共設施命名。他舉例指,現時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附近兩條道路,便分別命名為「創科園路」及「研發路」,形容「呢兩個名簡樸實用」。

鄧家彪認為,街道命名可以更具創意、特色及鮮明,例如更容易表達願景,或過去對該範疇作出貢獻的人物,以激勵未來要有更好成就。


陸頌雄

倡氏族串連科技人物 陸頌雄指可發展成旅遊景點

在公共及休憩設施方面,另一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北都發展對青年未來發展至關緊要,要令他們自小便在心中種下「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及培養對科技、科學及歷史文化等興趣。他建議可從小朋友玩樂地方入手,在康樂及休憩設施融入科學主題,即設立「數學公園」、「航天公園」等,令他們遊玩中學習知識及啟發。

另外,陸頌雄指北都內的元朗部分,區內不少氏族對其姓氏特別有感情,例如鄧氏:「如果將呢啲氏族同埋啲科學、科技人物串連起上嚟,又會進一步加強地區凝聚力」,甚至可發展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他認為,當局長遠而言需善用街道名稱,以宣揚正向價值觀。

陸頌雄建議,政府除了訂立長遠政策及指引,分辨地標、識別道路及設施外,亦要訂明命名準則,設立清單或命名庫,將市民提議的街名作備用。


吳秋北

「李家超道」列考慮範圍 對國家建設有貢獻便可

至於會否建議以建設北都的「功臣」命名,包括以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名字,命名為「李家超道」。吳秋北稱「我哋無話邊個得,邊個唔得」,指所有對國家歷史及建設有貢獻的人都可列入考慮範圍,但強調最重要是公眾參與,「如果公眾好多人覺得呢個名好喎,咁自然就會有呢啲名出現」。

港島區現時仍有不少街名沿用具殖民色彩街道名,被問到在「去殖民化」下會否有機會更改名字,吳秋北認為最重要是去殖民意識,但並非要將殖民地留下街道或設施「完全改咗佢」。他指部分街道及設施有一定歷史背景,街道亦有定位作用:「一時改咗會引起好多混亂,都唔係叫做務實嘅一個做法。」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