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學以Google Drive收集回鄉證 教育局:已要求學校提交書面報告

(獨媒報導)樂善堂轄屬中學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有學生本月初向社交媒體Instagram專頁「lstss.secret」投稿,不滿校方為求方便以Google雲端硬碟(Google Drive)收集學生回鄉證,以準備往內地交流及考察,凡持有學校帳戶人士均可觀看及下載其他學生證件,令私隱洩漏。貼文一出後,負責活動老師隨即群組通知學生已取消上載連結,並在課堂上「提醒」學生不要網上「數臭學校」,有問題應當面溝通。
《獨媒》曾就事件向學校查詢,惟等候逾10日仍未獲回覆。教育局則回覆《獨媒》查詢時表示,已就事件即時聯絡學校,並按既定程序跟進,包括要求學校提交書面報告向局方交代事件,以及向受影響的學生及家長解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亦回覆《獨媒》指,將會跟進事件。
涉事老師課堂上「提醒」不要網上「數臭學校」
樂善堂轄屬中學舊生及學生管理的社交媒體專頁「lstss.secret」,本月初(10月9日)刊出以「私隱」為題的學生投稿,指學校為求方便,竟以Google雲端硬碟收集回鄉證,但凡持有學校帳戶人士便可觀看其他學生證件,憂個人資料有洩漏及被盜用的風險。
該校中三的A同學(化名)向《獨媒》表示,涉事內地交流團是「陽江的海上絲綢之路及開平文物保育」,校方在10月7日開始向3A、3B及3D班收集學生回鄉證資料,引發私隱問題主要是3A及3D班。兩班皆由同一名老師負責,著同學將回鄉證上傳至Google Drive。另一名老師負責的3D班的學生,則是以學校應用程式單獨上載。
他表示貼文刊出後不久,該負責老師隨即在WhatsApp群組通知學生:「上載回鄉證的連結已取消,若未上載的同學請,自行拍照whatsapp或電郵給班主任。謝謝😊」,但未有解釋取消原因。A同學稱該老師在當日課堂上「提醒」學生,遇有問題一般不會網上「數臭學校」,稱有心向老師反映就不會投稿而是應當面溝通。
校方要求涉事學生填表格
至10月10日,A同學指該校副校長杜偉信在轉堂期間走入涉事兩班,著他們不應在網上批評學校,引述對方稱「呢個係我哋嘅家,唔應該詆毁我哋嘅家或者侮辱。」A同學又指他主動提及「lstss.secret」專頁的其他貼文嘲笑,認為對方不尊重學生。
此外,A同學指副校長要求兩班學生填寫表格,詢問「是否曾下載其他學生副本?」如曾下載其他學生的回鄉證副本,則須回答「下載日期」、「是否將副本以任何形式轉發?」及「是否仍保存副本?」如未有刪除,則需由副校長見證下刪除所有檔案,並確保不再管有其他學生證件任何形式的副本。
《獨媒》在10月10日向校方查詢,惟至截稿逾10日仍未獲回應。
教育局:已要求校方提交書面報告
教育局回覆《獨媒》表示,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如《學校行政手冊》,提醒學校必須確保收集學生個人資料的目的和方式、資料的使用、資料的保安及查閱,以及披露資料等,須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同時內地交流相關的指引亦訂明,學校根據《條例》規定,謹慎處理學生的個人資料。
教育局表示,已就事件即時聯絡學校,並按既定程序作出跟進,包括要求學校提交書面報告交代事件,亦提醒學校處理學生個人資料時須遵守《條例》的規定,向受影響的學生及家長解釋及作出適切支援。教育局會繼續與學校保持聯繫,提供意見及協助。
私隱公署將跟進事件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回覆《獨媒》查詢指,一般而言所有機構作為資料使用者,在香港收集、持有、處理或使用(包括披露和轉移)個人資料時均須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定及六項保障資料原則。公署特別提到個人資料保安方面,第四原則要求資料使用者須採取所有切實可行步驟,確保持有的個人資料受保障,不受未獲准許的或意外的查閱、處理、刪除、喪失或使用所影響。公署表示會跟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