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下周就是萬聖節,不少市民都會配戴「大眼仔」,扮成鬼怪「打卡」,不過從「格仔舖」和網購平台都可以輕易購買這些消費者醫療器械,有眼科專科醫生指提醒,隱形眼鏡會直接接觸眼角膜,若在網上購買不明來歷的產品,有機會令眼角膜受損留疤,最嚴重會致盲,例如曾有年輕人網購隱形眼鏡,長時間配戴後眼球受感染,視力因而永久損失三至四成。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早前電話訪問1,008位市民,了解他們對消費者醫療器械的風險認知,雖然有81.7%市民認為「水貨」產品不安全,但只得25.7%受訪者認為能夠分辨「水貨」。對於應否強制性註冊要求所有消費者醫療器械,表示「認同」或「非常認同」市民不足一半,得40.9%。

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昨日在記者會表示,過去「大時大節」完結後都會收到市民求醫表示眼部不適,他每年接獲約5至10宗因不當使用隱形眼鏡而引致不良後果的個案,當中有人出現刮傷眼角膜及細菌性感染,視力因而受損。他提醒即使只是佩戴數小時隱形眼鏡,都足以對眼睛構成重大影響,每年更有1至2宗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嚴重個案。

Photo 3
眼科專科湯文傑

因為臨近萬聖節,湯文傑表示不少市民會佩戴彩色或裝飾性隱形眼鏡作造型用途,盛裝打扮慶祝。但市民應避免在網上購買不明來歷的產品,加上並非所有人士的眼睛狀態適合佩戴隱形眼鏡,應尋求註冊視光師或眼科醫生驗配。

協會倡強制註冊 限制網絡銷售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今早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消費者醫療器械的種類有很多,包括COVID-19和流感測試產品、甚至血壓計也是,鑑於隱形眼鏡是「最經典」的例子,協會最想提醒市民。她表示「大眼仔」的設計,令「眼珠」部分看以來更大,或者有其他顏色和眼紋,好處「當然係靚咗」,但因為遮蓋角膜,若果「大眼仔」的透氣度不足,容易令眼睛受感染。另外,品質不佳的「大眼仔」更有可能「甩色」;若「大眼仔」的弧度不合適,亦有機會移位遮蓋視線。

Photo 2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

葉笑麗強調專業視光師可以根據不同人的眼球大細、弧度、淚水多少,給予合適意見,亦會用儀器檢查眨眼時「大眼仔」有無移位。她亦提醒水貨「大眼仔」欠缺保障,無法確保「大眼仔」是否次貨或倉底貨,亦無法確保運送方式和溫度是否恰當,都會影響產品的風險。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亦提出六大建議加強規管,包括為消費者醫療器械設立強制性註冊要求;強制進口商、分銷商及批發商進行註冊;限制網絡銷售行為;為高風險醫療器械設立處方要求;監督售賣醫療器械的實體店及網購平台;及與海關聯合審查進口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