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倡體育館開通宵 文體旅局:公園健身器材24小時開放

(獨媒報導)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康文署在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例如邀請市場參與指定試點營運沙灘。近日盛傳來屆「死而復生」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提出康文署體育館設施參考私營健身室,將體育館設施如球場及健身室24小時開放。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回覆指,收費設施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至晚上11時。此外,全港公園及遊樂場約900套戶外健身器材大多24小時開放,已照顧大部分人需要。局方指如通宵開放設施,涉及額外的公共資源,暫未有計劃推行。
鯉魚門公園度假營擬邀機構提商業營運建議
《施政報告》提出在2026年選出不少於八個康文署設施,引入商業元素。文體旅局在回覆指八個設施包括博物館和公園,並以香港藝術館及啟德車站廣場為例。當局指可於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推出收費的旅客團體導賞以及開發更多文創產品。此外,康文署計劃委聘專業營辦商,向目標客戶推廣合適的場地、為活動提供技術和後勤支援、為目標群體安排康文署博物館大型展覽的導賞專場,以及提供客戶管理服務,康文署正擬備各項細節。
至於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當局指康文署會邀請有興趣的商業機構或非牟利機構提交建議,以商業方式營運。泳灘方面,康文署稱鼓勵有意營運者提出可行的方案,發展泳灘成新興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設施。至於具體的市場營運模式,康文署則仍尚在研究中。
博物館演講廳、劇院等使用率五年來新低
李梓敬在書面質詢中亦關注康文署轄下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各項設施使用率及收入來源等。當局回覆指,康文署轄下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在2024/2025年度有766萬人次,較去年度多出66萬人次,但館內設施平均使用率則下跌至69.5%,是過去五個年度以來最低。現時「館內設施」包括演講廳、活動室、劇院等。
文體旅局表示,博物館為市民提供普及的文化教育及公共服務,並非單以商業營利為目的。博物館主要收入來源為入場費及可租用設施的租用費、出售文創及文藝產品的收入、公眾節目如電影放映門票,以及商店和咖啡館的營運許可證/牌照費用的收入等。
李梓敬又問及當局會否參考外國旅遊景點的做法和商場的管理經驗,引入文創項目、設置打卡位及沉浸式互動展品等。
局方稱博物館一直與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合作,例如六月的「香港非遺月2025」與文具品牌合作,邀請展能藝術家設計十款非遺項目的插畫;11月博物館節與兩個本地品牌合作,聯乘推出以博物館內容為題材的拼裝積木及食品等。科技元素方面,局方指康文署在不同展覽已加入沉浸式投影節目等,讓參觀人士與展品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