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TTO
链接:www.zhihu.com/questi...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罗斯历史上有个词儿叫“鞑靼枷锁”,指的是俄罗斯人被蒙兀尔人奴役的那两百多年,俄罗斯人并没有回避这段历史,也没有以被异族奴役为荣,而是强调俄罗斯人从鞑靼枷锁中挣脱出来的艰辛。

其实,被“鞑靼枷锁”桎梏的最深的恰恰是咱们,这个中缘由挺复杂的。

明朝有一个非常让人不可理喻的行为,明朝是建立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上的,明朝三百年的历史里,也一直与蒙鞑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战争,然而在明朝的官方史书里,却并没有把宋明之间的蒙鞑统治时期定义为亡国史,反而将其定义为朝代更迭,这一行为很多人认为是基于“夷狄入主即为中华”的扭曲价值观而得出的,不管他们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都称得上是遗祸无穷,我愿称之为“团结1.0”。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通古斯人趁虚而入,他们应该是吸取了蒙兀尔人的教训,不仅走到哪儿屠到哪儿,而且大肆破坏中国的文化,强迫中国人剃发易服,这一手段是高明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可以塑造出一个人的身份认同的,破坏了一国的文化,也就把他们从精神上消灭了,最讽刺的是明朝人甩出的回旋镖精准的打到了自己身上,通古斯人充分利用了“团结1.0”,宣扬自己是“天命所归”,有力的巩固了统治,不过谎言终究不能骗过所有人,在通古斯统治的那两百多年里,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矛盾从未消失,反抗运动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中国人的精神可能已经被鞑靼化了,但是在鞑靼人的眼里,他们仍然是被自己征服的奴隶,直到今天,那两路鞑靼仍旧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还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典型的强盗思维了。

民国在一开始使用的口号也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然而民国建立后不久就改成了“五族共和”,这一政策和今天的团结史观已经别无二致了,五十六族也不过是在五族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愿称之为“团结2.0”,或许当时提出“五族共和”的人是认为中国百废待兴,不宜再进行“去鞑靼化”,然而这一口号仍然只是部分人的自我感动,蒙通鞑靼并没有要给你团结的意思,反而和日本人站在了一起,试图卷土重来。

20世纪中期,中国把苏联的民族政策照搬过来了,优待少民,打压主体民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个版本我愿称之为“团结3.0”。

纵观这一套“团结历史”,你会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天龙人和普通老百姓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们总以为能在中国人和鞑靼人之间维持一种平衡,消解矛盾,打造一个国族认同,但是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从80年代英若诚推动拍摄《末代皇帝》开始,鞑靼人就利用辫子戏来美化自己,辫子戏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加深中国人的鞑靼化,与此同时,在没有任何人推动的情况下,民间自发的出现了汉服复兴运动,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了解历史真相的方式重塑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辫子戏和汉服运动可以说都是狠狠的打了天龙人的脸。

有人说蒙通鞑靼被中国化了,所以要纳入中国历史,这说法更是自欺欺人了,蒙兀尔人和通古斯人统治中国的时期的确吸纳了一部分汉文化,重用了一些汉臣,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奴役中国人,为的就是让你被人卖了还愿意替人数钱,看看你头上的辫子,谁被谁同化了不是一目了然吗?

姜武的这个视频可以和前不久罗翔的那个视频一起看待,在今天的中国,这个话题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的,因为只要你深入的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火药桶,一个拆不掉的炸弹。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醒悟过来,意识到蒙通鞑靼是侵略者,1279-1368、1683-1912是亡国史,“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没实现呢,就算你不认可我说的这些,也请不要判我死刑,毕竟,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编辑于 2024-12-16 23:10